《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

ID:5452623

大小:195.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7-11-15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_第1页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_第2页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_第3页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_第4页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活与哲学》主观试题精选解析1.今年我国水大灾重,但损失较小。过去面对洪水,我们只能逃避;如今,我们逐渐认识到,人类要与洪水和谐相处,就要给洪水以出路,要通过科学调度管理洪水。不仅重视加固堤防、建设水库等枢纽性工程以约束洪水,而且主动退堤还河、兴建行蓄洪区、移民建镇,自觉为洪水让路,给洪水蓄滞空间。同时,加强软件投入,运用卫星定位、电脑测算等现代化指挥系统、技术手段,实现洪水“拦、泄、蓄、分、行”科学精确调度,使防洪工程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另外,实施正确的政策,使行蓄洪区群众及时得到政府资金补偿,在组织转移时能够主动配合,行动迅速,为分洪赢得时间。从

2、逃避洪水到科学管理洪水的转变,给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1.(1)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2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洪水有其独特规律,抗洪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同时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管理洪水。(2分)(2)要重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认识洪水自然规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对洪水认识的深化,人们逐步纠正不合规律的思路和做法,提高了抗洪的实效性。(3分)(3)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抗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优化抗洪的硬件设施、软件投入和相关配套政策,必须掌握系统

3、优化的方法,提高防汛抗洪的整体水平。(2分)2.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孙家栋说:“嫦娥一号卫星将首次绘制月球三维全图,探测的元素中有9种是国际上从未公布的……”。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会给人类研究开发月球资源作出巨大贡献。据此有人认为“人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就可以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10分)2.答:(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际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案和行动步骤等。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表现。(4分)(2)人们要

4、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还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表现。(4分)(3)人们要按照一定的目的、想法从自然界获取所需的物质资料,还必须付诸于实践,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是科学家不断验证、反复实践的结果。(2分)3.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发布了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九个“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记载了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

5、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的认识。(10分)3.(10分)(1)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说明了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分)(2)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3)九个有关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4)中央发布了九个有关三农问

6、题的“一号文件”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5)“一号文件”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4.材料一:2006年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发布的《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的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最低的1/5人口只拥有全部收入的2.75%,仅为收入最高的l/5人口拥有收入的4.6%。这就是说,有大约20%的城市居民占有了大致一半的财富。材料二: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

7、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十七大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1)请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2)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实现社会公平?(10分)4.(16分)(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推动着我党深化对

8、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党的十四届三种全会针对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