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片面人.pdf

卡夫卡的片面人.pdf

ID:54588043

大小:356.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2

卡夫卡的片面人.pdf_第1页
卡夫卡的片面人.pdf_第2页
卡夫卡的片面人.pdf_第3页
卡夫卡的片面人.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卡夫卡的片面人.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9月外语教学Sept.2013第34卷第5期Vo1.34No.5卡夫卡的片面人庞燕宁(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对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有很多热议,但从“人是目的”这一人学认识论来看,卡夫卡塑造的都是“片面人”。所谓“片面人”,即,人物的某些“特性”被夸张、放大到强烈荒诞感的极致,丧失了人性本质的自由意志而成为不完整的人。面对这种被“社会化”所浸淫的,在哲理法学层面自由意志死亡的“片面人”的命运,卡夫卡提醒我们,人只有退回到最小的圈子内,保持个体的独立和孤独,才能对“社会化”进行最强有力的抗争,就此,才能维护人格的尊严,保持人的

2、“完整性”。关键词:卡夫卡;片面人;自由意志;人是目的;人的尊严中图分类号:I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544(2013)05-0085-04Abstract:Kafka’Sheroesinvolvemanyhotdiscussions,butfromtheepistemologyperspectiveof“manisthegoal”,allofthemaredescribedas“one—sidedmen”.Namely,thefigures’characterswereexaggeratedinaridiculousway,t

3、husthefreewillofhumannatureistotalylostandthefiguresweremarkedasincompletepersons.Inthefaceoftheone—sidedman’sfateof“socialization”andthedeathoffreewill,KalkaremindsUSthatonlybyretumingtothesmallestcircleandmaintainingin·dependenceandlonelinessasindividuals,canpeopleresistthe

4、“socialization”efectivelyandasaresult,keeptheirownper-sonalitydignityandintegrity.Keywords:Kafka;one—sidedmen;freewill;manisthegoal;man’sdignity弗兰茨·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常被冠以某类人的一、卡夫卡的人学观代名词,如机器复制时代的“机器型人”、日趋物化时代的“匿名人”,以及“荒诞的人”或“陌生人”等等。这些卡夫卡有着独特的人学观,他尤为关注“精神的视角不乏真知灼见,但往往给人物打上鲜明的时代烙人”。正如他所

5、言:“自我能思考之Et起,我就一直为维印。笔者认为,还有一种超越了具体时空模态的视角,护精神上的生存而忧心忡忡”(1994:542)。为此,他借在这种维度下,人物完整的精神状态出现了缺失,而成鉴了康德的自由意志论,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自由意志的人学观”。为“片面人”。所谓“片面人”就是,原初具备自由意志对于自由意志,卡夫卡曾做过理性层面的思考,他的完整的人,在被社会规训为“社会化人”的过程中,丧认为人的自由的意志具有三重性,即,当他愿意这样生失了自由意志——这一人性的本质和人的尊严,而不再活、可以选择一生的行走方式、并且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完整”

6、,成为“片面人”。都按上述意愿走下去并以此方式恢复自我,他才是自由具体而言,卡夫卡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是某个单一的的。卡夫卡(《第四卷》12-13)又说,“但它也是一种单社会分工角色,如行刑官、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测量一性,而且从根本上说是铁板一块,以致没有一点空隙员、公司小职员等等,他们少有鲜活灵动的个性特征,只可容纳一种意志,无论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在这段有凸显的职业身份特性和群体指向性。这种普遍存在看似矛盾的表述中不难看到,自由意志的三重性之所以的社会分工与个体之间存在着一种悖谬关系,如卡夫卡难以实现,是因为人被禁锢于铁一般的、物理“生活

7、”必所言:“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无论是在学校或在家中,然性之牢笼中,这便是人的“完整性”的真正危机,它阻人们所做的工作恰是抹杀特殊性。(Arendt:142)显然,碍人恢复自我的“完整性”。卡夫卡认识到社会分工对个体特殊性的抹杀。康德认要理解“完整性”,就要首先了解“人的目的”和与为,人一旦进入社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者,则很容易之密不可分的“自由意志”。丧失人性的本质——自由意志。因此,经验中的人,无所谓“目的”,西方早在亚里士多德就有了“目的论人的角色如何,也都是“片面人”,而不是“全面一完论”的概念框架,它指事物所有属性都符合它的“目的”,整

8、”的人。人也同样具有的“合目的性”,而它的终极原因就是“意·85·志”,即驱动一个存在者运动和变化的原因。若没有自这种残忍的人治法律,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