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

ID:54591493

大小:1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18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_第1页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_第2页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_第3页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_第4页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顶管质量控制其他针对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1、当在顶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如果在顶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可破碎时可以用工具管机头的搅刀破碎来去除障碍物。2、遇到机头快速下沉时当遇到软土层时,或遇到地下暗河(塘)时,机头将会下沉而无法纠偏,此时可采用加固的方法,如注浆等,或降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以保证工具管机头不下沉。(五)、顶管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1、在顶进过程中压力突然增大首先要分析原因是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工具管前段遇到障碍物,管道轴线偏差形成弯曲:减阻介质注入不及时或不足;顶进设备发生障碍;停顶时间过久等几种情况

2、引起的。防止措施:顶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偏操作要求。按不同的地质条件配置适宜的泥浆,并做到“同次、及时、足量”。施工前对设备进行认真的验收保养,发生故障及时排除。总之,发生顶力过大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判明情况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2、地面的沉降与隆起顶管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在管道轴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地面沉降与隆起,使管道周围建筑物和道路交通及管道等公用设施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到正常使用和安全。原因分析:A、开挖端面的取土量过多或过少,使工具管推进压力与开挖土体压力不

3、平衡,造成地面沉降与隆起。B、管道轴线偏差或纠偏不当造成的地层土体损失。c、管道外围环空隙引起的地基土体损失或顶管完成后未置换泥浆造成的土体损失。防止措施:A、施工前应对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情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正确选用工具管,并对距离管道近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B、设置测力装置,以便掌握顶进压力,保持顶进压力与前端土体压力平衡。C、严格控制顶管轴线偏差,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偏的操作方法。3、工具管沿圆周方向旋转,使顶进操作发生困难。原因分析:A、工具管

4、前端土层软硬不均匀,使工具管受力不均匀,造成工具管向土层软的方向旋转。B、顶进千斤顶及油路布置不合理,千斤顶之间存在着顶进时间差,使顶进合力线偏移,造成工具管旋转。C、顶管轴线偏差时,纠偏量过大,使工具管发生旋转。预防措施:A、遇前端土层软硬不均匀,采取多控硬、少控软的办法。B、顶进前应将千斤顶逐台试好,要采用同规格油缸,并使液压泵到千斤顶之间的距离相等、管径一致。C、严格控制轴线的偏差,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偏的操作方法。治理方法:A、可采用单侧配重的方法加以纠正。B、可以利用纠偏同旋转间的规律,

5、配合上下方向的纠偏,造成一定的左右偏差使工具管得到一个反方向旋转的力,将工具管逐渐纠正。4、钢筋混凝土管纵向和环向有明显裂缝,造成管道漏水原因分析:A、管节质量不合格。B、顶进过程中顶力超过管节的承压强度使管节损坏,或轴线偏差较大,致使管节应力集中而损坏。C、运输、装卸、码放安装方法不当造成管节损坏。预防措施:A、严格执行各管节质量验收标准。B、顶进时应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控制顶力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之内。C、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应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治理方法:认真分析裂缝

6、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根据不同的受力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处理后保证结构原有承载能力、整体性,如果仅仅是渗漏,可采用环氧水泥砂浆或化学注浆的方法进行处理。5、顶管进洞技术措施为保证顶管机能顺利进入接收井预留洞,在离线收井15m左右时要加强对顶进轴线的观测,及时纠正顶进轴线的偏差,保证顶管机能顺利地按设计轴线进入预留洞。为防止预留洞封门打开后洞外的土体涌入接收井内,在顶管机到达接收井前,在接收井内预留洞处安置一道橡胶止水带,以防止顶管机进洞时水土涌入井内。接收井内按顶进轴线安装接收机架,使顶管机平稳地进

7、入接收井,防止进洞后顶管机直接落到接收井底板上,造成后续管接口质量问题。顶管机进洞后,尽快把顶管机和砼管节分离,并把管节和工作井、接收井的接头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13、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观测顶进施工的每个顶程都要布置地面沉降观测点。出洞后的15m范围内每隔3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然后每隔5m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在地面重要构筑物处适当增加沉降观测点布置。在每一个顶程中还要布置两道断面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布置必要做到安全、可靠。对测量所用的仪器要经常校核,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顶进施工时,对沉降观测点每天进

8、行两次观测,对要保护的构筑物处的观测点适当增加观测的次数。并及时把测量数据反馈到施工人员手中,便于指导顶进施工。14、保护地面构筑物的技术措施沿途设置沉降观测点,同时设几道断面观察点,每天二次观测地表沉降量、将数据及时反馈施工人员,以便根据沉降量,调整顶进参数。顶进的前20m作为试验段,采集尽可能详尽的数据,掌握当地土层中顶进的适宜的顶进参数,同时控制好轴线,为以后顶进创造一个良好的导向。顶管机穿越后,会存在一定的后期沉降,此时顶进仍在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