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病料的原则和技术要点.doc

采集病料的原则和技术要点.doc

ID:54700985

大小:115.9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采集病料的原则和技术要点.doc_第1页
采集病料的原则和技术要点.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采集病料的原则和技术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采集病料的原则和技术要点病料采集是进行实验室诊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速度。为了提高诊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采集病料时须把握以下原则和技术要点。1时间性和新鲜性病料采集力求新鲜,能进行活体采集的病料尽量进行活体采集,如血液、乳汁、尿液以及禽类气管拭子和泄殖腔拭子等。由于畜禽死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尸体会发生腐败,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病原体种类也可能增加,阻碍实验室对病原的检查。为了保证病料的新鲜性,采集内脏病料须于濒死期动物或死亡后立即进行(一般不超过6h,夏季最好不要超过4h,冬季北方可适当延长

2、至24h)。所采集到的病料要分类装入特定容器中进行冷冻或冷藏暂存。2针对性和适量性针对不同的疾病,病料的采集部位也有很大区别。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变化,大致怀疑是某种或多种疫病,然后根据该种疫病的特点和主要病变部位来决定采集哪些部位的病料。如怀疑是口蹄疫时可取水疱皮和水疱液检查;怀疑是鸭病毒性肝炎时可取肝脏、脾脏、肾脏组织检查;如要用血清学试验检查血清中的抗体,可采集血液分离血清。若提不出怀疑对象时,则应全面采集病料,通常采取心血、体液、分泌物、胃肠内容物和各主要器官组织及各种病变组织,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检

3、查。采集病料的数量(视群体多少可按千分之一到五)和大小既要满足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盛装和送检时的累赘。实质器官一般摘取1~2cm3的小方块;肠道取7~10cm长度,经双结扎后剪取;淋巴结和禽类脾脏可直接摘取,分别置无菌容器中保存。3无菌性和安全性为防止污染病料而干扰检查,采集病料时必须坚持无菌操作。操作人员使用的解剖器械要灭菌或消毒,每采集一种病料,用酒精棉球将器械擦拭消毒一次;盛装病料的试管、平皿、小瓶等需要事先高压灭菌;不同畜禽的病料、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病料和同一动物不同脏器病料均应分别盛放,不可混放于一起,以防病料之间相互污染,

4、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坚持无菌操作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止病原扩散。操作者戴上一次性防护手套或穿上一次性防护衣,戴上口罩和眼镜。针对败血症、菌血症、病毒血症、虫血症等血液疾病,在采集血液时最好取末梢血液,而不要通过大静脉采血。对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狂犬病在采取脑组织时,可将整个头部割下,包入浸过0.1%升汞液的纱布或油布中,装入木箱或铁桶中送检。采集病料完毕时,将尸体无害化处理,不可随意抛扔。4解剖前检查对死亡动物不可急于解剖检查和采集病料,而应仔细观察尸体外观变化,如被毛是否粗乱、机体瘦弱程度、脱水情况、皮肤变化、可视黏

5、膜变化、天然孔有无出血等。如疑为炭疽(急性死亡、天然孔出血),切不可解剖,经取末梢血液检查排除炭疽后,方可解剖检查,并采集病料。5顺序性采集病料的顺序同解剖检查的顺序,即先胸腔后腹腔、先实质器官后管状器官。针对禽尸,先用清水或消毒液打湿被毛,以防羽毛飞扬而影响操作,割开大腿内侧和腹侧壁之间的疏松皮肤,把两腿向两边拉伸,使髋关节断离,让禽尸平仰于解剖板(盘)上,围绕腹部切开腹腔皮肤,剥离胸部和腿部皮肤,暴露胸肌和腿肌,再从腹后部开口,并沿腹壁两侧剪断腹壁组织,再向前剪断肋骨,用力掀起胸骨,暴露胸腹腔,此时可按顺序采集病料。哺乳动物尸体自

6、下颌部起沿腹部正中线到腹后部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层,暴露胸腹腔。6计划性和送检单采集病料不可盲目进行,而是事先要准备好必备材料,如解剖器械、适当的盛放器具、消毒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并进行解剖器械和盛放器具的灭菌或消毒。送检的病料应在容器编号,同时附上送检单,注明所采动物的品种、日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畜主等详细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