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改中成长.doc

在课改中成长.doc

ID:54728758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0

在课改中成长.doc_第1页
在课改中成长.doc_第2页
在课改中成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课改中成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中成长宜城市南街小学史品艳2002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巨,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来往、知识来往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各种顺应时代要求、反映教改大势的新思想、新理念也层出不穷。一批适应时代特征,体现与时俱进,为教育创新,为课程改革服务的教师队伍应运而生。她作为宜城市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研究核心小组成员,有幸提前于2002年3月开始了小学体育新课程实验研究。多年来,在教研室和学校老师

2、的带领下,她在小学体育学科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实践反思,期间产生过迷茫与徘徊,有过醒悟与震颤,但更多的是体验到了成功与喜悦: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体育的课改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理论学习——更新观念,走出原我2002年新课程改革的出现,开启了全新的教育领域,让人耳目一新,对新课程充满了向往。然而,刚刚接触到“新课程”这一概念,很多问题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又应该如何学呢?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就成为了她新的起跑点。多年来,她先后参加了省、市有关

3、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活动十多次。各种形式的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体育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书籍对新课程进行初步解读,引领着她逐步走进了新课程,使她逐渐地领悟了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立足人性,让教育教学回归生命化”的全新理念。作为一名课程改革先行教师,在理论方面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还有很大的距离。听课时,当看到那些老师设计的一个个新颖的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不由怦然心动,激情涌至,她在课堂上这样进行吧。带着新学的招数,她在课堂上“依样画瓢”,追新求异。然而,结果却是要么教学活动尽管花哨,热闹,但

4、大都游离于浅层面;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深入。以至于到后来竟不知该如何去教学生了,她感到心烦意乱,心中的一腔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她疑惑了:新课程到底该怎么教?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是否胜任这个职业。在她徘徊琢磨苦恼时,组内研讨、学校讲座、各级培训、大量课改书籍……像一场场及时雨泼洒在她的心田,使她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大师的心声,体会专家的睿智;在教学观摩活动、研讨活动中领略同行们的教学风采,吸纳先进的人本的教育思想。这些机会,她都非常珍惜,这些学习的经历给她累积的是一笔又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她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转变。不仅从理论上启发她建立精神

5、家园,还让她学会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将困难视为机会,从克服困难中获得事业的成功感,从中收获作为一个教师的喜悦和满足。她终于从传统的角色中彻底解脱出来,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程资源,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尝试,力求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随着实验的深入,她发现实施新课程改革并非“邯郸学步”,简单的采取“拿来主义”,因为我们面对的毕竟是不同的学生。在一次次学习反思

6、中,她对自己提出了许多“注意事项”来对“原我”进行教学上的“观念除旧,行为捉虫”,进而塑造教学“新我”。其中有:不打断学生发言;不随心所欲作评价,要有层次,富有启发激励性;语言不平铺直叙,要有激情,富有美感;不追求完美、环环紧扣、滴水不漏,要大胆放手、不求完美、只求创新;小组学习、学生质疑不求形式,要重实效……就这样,在不断的否定中,渐渐走出“原我”。二、课堂实践——转化行为,走进学生在开始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她力图摒弃陈旧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模式,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但又往往容易受教案的束缚,常常错失“动态生成”的契机,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围绕着

7、传递知识、强调双基的框框转。重结论,轻过程,在所谓启迪学生之时,却常常赶跑学生的灵感,思维的火花,在注重面向全体时却忽视了个性的发展。于是,她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焕发自己的创造力。她给自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的“一、三、五”,即“一个理念”:相信每一位学生内在的潜能,给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份自信与成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三个激活”:激活思维、激活语言、激活方法。“五个性”: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传递信息的层次性、布置作业的选择性、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她想,教师只有转化自身的教学行为,走下三尺讲台

8、走进学生,才能真正建立积极、有效、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三、课程开发——巧用资源,走向生活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作为一名走在课改一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