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

ID:54750380

大小:1.46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5-04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_第1页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_第2页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_第3页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_第4页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年级学科:高三生物教材章节:第九章第一节大荔县2020年中小学疫情防控时期网络课程主讲教师:李晓红任教学校:朝邑中学大荔县教学研究室监制2020年3月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考点一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栏目导引考点二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考点二考点三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同种生物的。2.种群的数量特征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1)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

2、率、迁出率和迁入率预测出生率和死亡率(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出生率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调查程序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取平均值)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捕获数N2标记数N0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记(数量为N1)↓重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N/N1=N2/N0)(2)样方法与标志重捕法的比较: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方数量不宜太少①调查期间无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记物对所调查动物生命活动无影响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

3、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基础速练(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题组一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联系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

5、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题组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4.(2018·东北三省名校联考)某兴趣小组成员在草原上调查田鼠的生存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某次调查时,在3km2的区域内共捕获了60只田鼠,做好标记后重新放回到草原上,一周后再次捕获了60只,其中发现带有标记的只有4只,则该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强、________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00只/km2活动能力 活动

6、范围(3)调查过程中,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果动物被捕获并标记后难以被再次捕获,则利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大偏大偏小不变(1)针对“样方法”①须做到“随机”取样。②

7、须把握取样方法——长方形地块“等距取样”,方形地块“五点取样”。③需分别计数并最终求平均值。④须把握如下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顶角上的个体。(2)针对标志重捕法①须牢记估算公式:N总=②善于快速确认估算值与“实际值”间的误差:由于再捕中标志者位于分母上——若初捕放归后某些原因致分母增大(如标志物影响其活动),则估算值偏小;反之,若某些原因致分母减小(如因初捕受惊吓,不易被再捕,因标志物致其更易被天敌捕食等),则估算值将偏大。③明确标志重捕法的关键点a.被调查个

8、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b.标记物不能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