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学01(绪论)

伤寒学01(绪论)

ID:5485853

大小:811.00 KB

页数:55页

时间:2017-12-13

伤寒学01(绪论)_第1页
伤寒学01(绪论)_第2页
伤寒学01(绪论)_第3页
伤寒学01(绪论)_第4页
伤寒学01(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学01(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第二版)主讲:阚湘苓五版教材(李培生主编)六版教材(柯雪帆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七版教材)《伤寒学》(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三审意见:本教材最大的改动是将历届的《伤寒论讲义》或《伤寒论选读》改成了《伤寒学》,改动很有必要,也很有胆量,既然研究《红楼梦》可称为“红学”,研究敦煌可称为“敦煌学”,为什么研究《伤寒论》不可称为“伤寒学”呢?况且这一教材名已经教委批准。一门学科的成立,一般说来有三个必备条件,即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照《伤寒论》的研究,称为“学”是没有问题的

2、,因此,据此认识,认为熊曼琪教授对“伤寒学”下的定义也是恰当的。附:专家意见王永炎院士:“本教材对“伤寒学”下的定义是妥当的”。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第二节《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第三节《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第四节伤寒的涵义与六经病的传变第五节《伤寒论》的辨证方法第六节《伤寒论》的治则治法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基本定义研究对象: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主要研究内容: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最终目的: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构成要素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

3、定义与构成要素构成要素:其一、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其二、有较长的历史渊源与学术发展史,并且有不同的学术流派形成。其三、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与研究文献。其四、在某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伤寒论文献研究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伤寒论》原文的阐释:[原文][词语解释][原文析义][辨证提要]经方现代应用的要点与方法:[医案选释]历代著名伤寒学家与伤寒专著:附录伤寒学研究近况述评:附录第一节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需要掌握的内容伤寒学定义第二节《伤寒论》的地位、形成与发展概况一、《伤寒论》

4、的学术地位二、《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背景三、《伤寒论》的流传与发展需要掌握的内容《伤寒论》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伤寒论》最早的版本、通行的版本及其作者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第三节《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平脉辨证)(1)《内经》《难经》《阴阳大论》——基础理论(2)《内经》《难经》——诊法(脉诊)(3)《神农本

5、草经》及《胎胪药录》——药学理论(4)《汤液经》——方剂学理论(5)继承先贤经验亲身临床验证第三节《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伤寒论》的学术成就(1)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2)创立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3)揭示了外感热病的诊治规律。(4)制定治则与治法。(5)创制许多功效卓著的方剂。(6)创制许多优秀剂型。第四节伤寒的涵义及六经病的传变广义: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广义狭义伤寒的含义六经病的发病、传变1、发病方式:(1)一经首发:

6、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三阴病直中:指病邪不经太阳初期及三阳阶段,直接进入三阴经的一种发病方式。(2)两经以上发病:合病、并病合病: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并病: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第四节伤寒的涵义及六经病的传变六经病的发病、传变2、传变方式:(1)传:指病情循着一定的趋向发展。(2)变: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不循一般规律而发生性质的改变。六经病变证第六节伤寒的病因、发病与传变需要掌握的内容伤寒的含义几个名词:传、变、合病、并病、直中第五节《伤寒论》的辨证方法一、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1)六经:即太阳、阳明、少

7、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属脏腑和经络的生理功能是生理性概念。(2)六经病: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可看作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证候是病理性概念。第五节《伤寒论》的辨证方法(3)六经辨证:一种辨证论治的方法与体系。以六经所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为基础,结合人体抗病力的强弱、病因的属性、病势的进退、缓急等因素,对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借以判断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的趋向,并以此为前提决定立法处方等问题的基本法则。第五节伤寒的辨证方法二、六经辨证的方法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太阳病—

8、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机为感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