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集体备课11.doc

数学集体备课11.doc

ID:54919445

大小:40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3

数学集体备课11.doc_第1页
数学集体备课1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数学集体备课1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罗田县双凤坳中学集体备课教案九年级数学学科课题《锐角三角函数》课时1课时课时内容解直角三角形(一)主备人:彭斌教学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边的关系,角与角的关系和边与角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以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并会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教学难点: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教学过程集体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介绍了直角三角函数.我们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有许多元素的值,各三边的长,三个角的度

2、数,三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我们现在要研究的是,我们究竟要知道直角三角形中多少值就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其他值.探究新知概念的引入教师讲解题目含意:要想使人完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一般要满足50°≤a≤75°(课本图28.2-1),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完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教师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分析:对于问题1,当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为75°时,梯子顶端与

3、地面的距离是使用这个梯子所能攀到的最大高度.我们可以把问题1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75°,斜边AB=6,求∠A的对边BC的长。教师讲解问题1的解法:由sinA=得BC=AB·sinA=6×sin75°.所以BC≈6×0.97≈5.8.因此使用这个梯子能够完全攀到墙面的最大高度约是5.8m.教师分析问题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求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a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在Rt△ABC中,已知AC=2.4,斜边AB=6,求锐角a的度数(如课本图28.2-1).教师解题:由于cosa===0.4,利用计算器求得a≈66

4、°.因此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大约是66°,由50°<66°<75°可知,这时使用这个梯子是安全的.随堂练习如下图,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是160米,从A点看B点的仰角是11°,AC长为1.5米,求BD的高及水平距离CD.解题方法分析:由A作一条平行于CD的直线交BD于E,构造出Rt△ABE,然后进一步求出AE、BE,进而求出BD与CD.设置此题,即使成绩较好的学生有足够的训练,同时对较差学生又是巩固,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课时总结利用三角函数解应用题时,首先要把问题的条件与结论都转化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内的边和

5、角,然后再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题.作业做课本第96页习题28.2复习巩固第1题、第2题.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