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和莲》(菊)教案.doc

《菊和莲》(菊)教案.doc

ID:54953883

大小:3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5

《菊和莲》(菊)教案.doc_第1页
《菊和莲》(菊)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菊和莲》(菊)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菊和莲》之《菊》教学设计武汉市黄陂区教学研究室刘玉珍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溢”、“或”、“既”等文言词语意思。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菊花的气味,形状、颜色和本性。4.积累语言,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菊”文化。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菊花的气味,形状、颜色和本性。背诵课文。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菊”文化。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初识菊。1.教师提示两条信息,学生猜说。板书:菊信息一:植物中的四君子之一;信息二:秋天2.学生简单说说对生活中菊的印象及了解。二、引出文本,

2、读懂菊。1.(过渡:同学们可真是爱花爱美的人,有一位古人是这样介绍菊花的,他说——)老师示范诵读古文《菊》。学生打开书本,观察本课从篇幅形式上看与以前所学课文的不同。明确:同样的内容表达,文言文比译文(现代文)用的文字要少,显得简洁。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内容丰富。课件出示学习提示。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含古文与译文),先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通。指名学生试读文言文,正音,指导停顿。适时板书:读速度放慢注意停顿学生齐声朗读。3.学生默读课文,对照译文思考: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菊的,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字典、词典;看译文等方法,理解词语“溢”

3、、“或”、“既”、“惟”等;理解句意。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提示理解文言文中词语注意恰当选择字词典中的义项;关注体会第四句中的对比),课件适时呈现菊的图片。适时板书:知气味(香)形状(细)颜色(多)特性(耐寒)4.对照引读文言文与译文。尝试背诵文言文。三、拓展文本,品悟菊。过渡:菊与梅、兰、竹并称植物中的四君子,“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菊何以称为“君子”?1.“菊花盛开,清香四溢。”拓展联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悟菊之“高雅”;2.“其瓣如丝、如爪。”拓展联系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悟菊之“闲

4、适”;3.“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拓展联系史铁生“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悟菊之“积极”;4.“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拓展联系陈毅“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悟菊之“坚贞”。以上过程在引读中进行,课件适时呈现拓展内容。适时板书:品高雅闲适积极坚贞……四、回读文本,再现菊。1.学生配乐齐声朗读《菊》文言文及译文。2.学生默写部分句子,同桌间相互检查书写的正误。结语:“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千百年来,菊花一直为人所称颂。它装点着我们的

5、生活;丰富了我们的语文;荡涤着我们的情感。3.布置作业:以“菊”为主题,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确定所要研究的内容,到图书室或上网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小报(一周内完成)。附板书设计:25菊读速度放慢停顿得当知气味(香)形状(细)颜色(多)特性(强)品高雅闲适积极坚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