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与浮教学设计.doc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

ID:55007078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沉与浮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沉与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知道浮力的存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应具备条件的猜想能力。2、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愿意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实验材料:水槽、泡沫板、钩码、测力计、橡皮泥每组一份、鸡蛋、乒乓球、水、玻璃杯课前准备:分组选出组长宣布纪律教学过程:一、课前激趣,引出课题1、这节课杨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2、可是在欣赏魔术前,我们先来一个约定,好吗?3、魔术正式开始:杨老师这里有两杯水,请同学们帮忙看一看,他们有什么区别吗?4、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现在老师把这个鸡蛋分别放入两杯水中,请你们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5、学生汇报:6、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能从魔术中看到鸡蛋的沉和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单元“盐和水的故事”中的第三课《沉与浮》吧。7、板书课题。二、猜想实验。1、是呀真奇怪,前面我们认识了盐,发现盐能溶解在水中,现在又看到鸡蛋的这种现象,科学的奥秘真多啊。今天杨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材料,它们就在你们的桌上,这些材料你们都认识吗?下面我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像盐一样溶解呢,还是会发生其他现象?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是什么?2、学生猜想并记录3、检查猜想4、让我们动手试一试吧!不过试之前老师是有要求的。5、分发实验记录表6、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7、大家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3、或者问题吗?8、学生汇报。9、“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面,而有些物体则沉在水底?”谁能说出自己的猜想。10、学生猜想。这个问题曾经吸引许多科学家进行研究,大科学家阿基米德也研究过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像科学家那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三、感知浮力(一)活动一:感知浮力实验。1、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所用到的器材有水槽、泡沫塑料板、水。2、把泡沫板放入水中,用手轻轻往下压,用心感受,实验结束后,告诉我你们的感受。3、学生实验。4、引导学生说出: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托力你们知道这种力叫什么吗?启发学生说出是浮力使泡沫塑料板浮在水面。5、教师演示用手压泡沫塑料板的过程,再次

4、感受浮力,总结出浮力概念。(二)活动二:探索沉到水底的物体是不是受到水的浮力。导入:我们知道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了水对它的浮力,那么沉入水底的物体是不是也受到了水的浮力呢?刚才只是猜测,要想知道答案,必须怎样1、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沉入水中的物体有没有浮力呢?先让学生猜,想出办法,再设计实验来验证。2、介绍实验器材:这个实验要用到的器材有测力计、钩码、水槽。3、介绍学生认识测力计4、指导实验:在空气中测出钩码的重量,记下读数。再将钩码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此时读数。最后比较读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要正确使用测力计测出钩码在空气中与在水中的重力,每次测试必须待测力计平稳后记下读数

5、,做出比较,得出结论。)5、出示实验要求。6、引导学生分析读数为什么变小?7、课件小结: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师板书)(三)引导学生讨论:我们能改变浮力的大小,让沉入水中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猜测)师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例子。(四)活动3谁主沉浮1、课件出示问题2、实验器材准备:橡皮泥水水槽3、学生先猜测,想办法,后分组试验,师随机指导。4、小结,展示成功作品。三、小结全课1、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认真,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沉入水底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了水的浮力”,同时通过实验还证明了“有些沉入水底的物体可通过改变它的形状而让它浮在水面上”,真不错,老师看到了你

6、们的努力。(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造福人类)。教师这里有几句话送给你们。2、下课之前,老师还有一点要求四、作业:上课前老师不是变了一个魔术吗,鸡蛋在水中既能浮起来,也能沉下去。想知道为什么?请同学们利用电脑上网去查有关资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找出相应的例子来验证你的发现。下课!点评:这节课,孩子们不仅经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还经历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活动,并体验了物体沉浮变化的过程,学到了“先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收集、记录和表述的能力。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习,充分体现孩子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乐于探究与发现改变物体沉浮奥秘的欲望,乐于合作与

7、交流的情感态度,还学到了改变物体沉浮的办法和其中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与孩子们的共同探究中,我也认识到:1、作为科学老师在教学中不要只唯书,应该对实验事先亲手操作,来发现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应亲身介入并认真观察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随时掌握他们在活动中的所取得的进展,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其实“亲历”也包括教师,当教师也成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的研究者时,“亲历”也才更有教育意义上的味道。参与,不仅仅是一种肢体外在的表现形式,科学探究中的参与更需要一种精神的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