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教案.doc

赤壁怀古教案.doc

ID:55013828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26

赤壁怀古教案.doc_第1页
赤壁怀古教案.doc_第2页
赤壁怀古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赤壁怀古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武进市对外大型公开课教案《赤壁怀古》省前中刘芳教学目标一、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二、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三、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课型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进入主页面。)二、朗读全文1、一位同学读,正音。2、齐读,感受文章。三、疏通词语1、

2、千古:长远的年代。2、风流:有文采有功绩。3、樯橹:樯,桅杆;橹,浆。这里指北军的战船。4、灰飞烟灭:像灰烟那样消失。5、华发:白头发。6、酹:以酒洒地,用以祭祀。四、课文分析1、说说你自己对这首词的感受。2、回答下列问题:上阙A.描写景色的有哪些句子?B.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乱险怪形夸张豪迈奔放穿高峭惊汹涌声比拟拍水石相击卷狂澜奔腾形比喻雪水色纯白色(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

3、调高昂。)C、对活动在这里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样的情感呢?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故垒”句具体话怀古的时、地、人。D、上阙末句有何作用?承上启下。(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锦绣河山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的英雄人物,而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展示人物脸谱〉在诸多英雄中,作者选择了谁作为咏诵的对象?)3下阙A、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B

4、、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补充: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项目周瑜苏轼年龄24岁47岁婚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际遇功成名就功业未就基调感奋感伤C、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结合苏轼的生平思想来看: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眉山人。二十岁中进士,力图有所作为。他觉察到北宋国力的软弱和辽夏军事政权的严重威胁,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写诗

5、讽刺。结果被新派官员弹劾诽谤朝廷,捕之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一度迁为翰林学士。又贬惠州,远徙琼州。终逝于常州。)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D、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却短暂,于是有人叹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时行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人借酒消愁,“与尔同消万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场游戏一场梦”。那么,苏轼又是如何对待的呢?)“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

6、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1、总结全文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基调:昂扬——感奋——感伤——超脱一、比较阅读1、展示《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归结这两首词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词的特征。角度特点思想积极、乐观3意境高远、壮阔风格奔放、洒脱一、课堂检测1、名称:词的全名为,又称、、长短句、琴趣、乐章等。2、分类:按字数分有、、长调(>92字)。按节数分

7、有、、三叠、四叠。3、流派及代表词人: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代表词人、、姜夔等。二、全文赏析(略)三、课后阅读(略)《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赏析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词横放杰出,清旷雄奇,“歌之曲终,觉天网海雨逼人”(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后》)。然而这样的作品不多,就数量而言,大都比较婉约。所以南宋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面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

8、春。”这两种风格似乎都融合在这首词中,它清婉雅丽,深笃超迈,具有一种叩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此词上阕写暮春景色与伤春情绪,然却作旷达之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