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论文.pdf

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论文.pdf

ID:55095519

大小:82.99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5-09

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论文.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王明星(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供热空调系)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BHVAC防爆加热通风空调机制冷与空其主要参数见表4。调系统的设计,对加热通风空调机的系统构成、设备选型等问题进行表4换热器参数了深入分析。型号长度mm高度I换热器厚度进气管mm出液管mm关键词:加热通风空调机系统构成设备选型FNH18.5/62960930f20022191系统构成FNH18/601140780l2502219如图,制冷系统包括全封闭式压缩机、风冷翅片式冷(3=)蒸发器选型凝器、贮液器、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分液器和翅片式蒸发

2、蒸发面积计算与冷凝面积计算基本相同,传热系数K器等主要设备通过管路连接而成,使用R22制冷剂;为冬取30~40(w/mK),热流密度q取350—450(W/m。),传季供暖需要,在送风口之前设置翅片盘管式蒸汽加热器;热温差1214。C。实际计算中取10。C,3OW/mK,计算蒸空气循环系统包括带手动调节风阀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带发器传热面积。假设按照蒸发器翅片距2.2mm,翅片宽自动调节风阀的新风口,离心送风机等组成。20Omm,长50Omm(即蒸发器高度)设计,可以大致确定蒸发器长度,汇总见表5。×表5蒸发器参数分析制冷量ZR产冷冷凝蒸发器风

3、量风量/I1问号fW)系列量面积长度12110829ZR47KC-TFD115503984734313409箍I..一≯29083ZR42K3-TFD102503475230453066按照全部显热换热在设计假设条件下计算风量汇总2设备选型为风量1,按换热器表面风速2m/s估算汇总为风量2,两①压缩机选型。制冷系统工作的极限条件是室外温度组数据局基本吻合,说明设计假设条件正确。+41.2℃,冷凝温度约55℃:室内温度18℃,设计总通风表6空气加热器传热面积次数超过12次/h,此时送风温差2℃,即送风温度16。C,序号新风量热量需求总风量加热面

4、积相应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蒸发温度7~10oC。选择谷轮CR14051347611343.6系列或ZR系列压缩机。具体机型见表1。231599848822.6②冷凝器选型。冷凝器负荷等于制冷量与压缩机耗功④空气加热器选型表1谷轮全封闭压缩机性能冬季对分析间内加热使用空气加热器,使分析制冷量CR产冷功ZR产冷功率高度用125℃低压蒸汽。循环风量与夏季工况相同。间号(W)系列夏曾室系列亘日{mm)计算结果汇总见表6。110829CRMQ-0400-TFD124O04300ZR47KC-TFD1155034304363其他29083CRJQ-0300

5、-TFD91703130ZR42K3-TFD1025031OO419①与分析间连通的部分需要作保温处理,之和。冷凝器面积根据公式F=一=K_计算,对空气一般用10~15mm保温胶棉贴附即可。qIk’△(送风口尺寸由送风速度约3m/s确定,回风口和新冷却式冷凝器,传热系数K取24~28(W/mK),热流密度风口尺寸比较灵活,也可以大致按2m/s进行确定。在回风q取240~290(VWm。),传热温差8—12。C。按前面选取的口与新风口加装相同性能的过滤器,可以考虑在新风口加ZR系列压缩机为基准,计算冷凝器冷凝面积,按照平均传装风机以确保合理新风

6、量。热温差8℃,计算风量。汇总见表2。⑧空调总体结构分为三层,每层高度由换热器高度表2冷凝面积与风量决定,宽度由尺寸最大的换热器(冷凝器)的长度决定,深分析制冷量ZRJi£、,A’功冷凝器冷凝面风量度由风机、冷凝器厚度和蒸发器厚度之和加适当余量决问号(W)系列量蛊负荷积mm3/h定。110829ZR47KC—TFD11550343014980625562参考文献:29083ZR42K3一TFD10250310O13350564957⋯方立芙.暖通节能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O3).在此基础上按照某种冷凝器产品样本进行试选型(凯

7、【2】江嘉春暖通空调软件技术及其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1迪),结果如表3。(07).表3冷凝器试选型[3J吴用存浅析电制冷机组取代溴化锂制冷机组的可行性[J】.科分析间号冷凝面积风量实选面积实际风量型号技资讯,2010(05)1625562627200FNH18.5/62f4]丁纯影响空调节能控制的关键因素和节能技术发展动向[J】.2564957606000FNH18/60科技资讯,2010(08).31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