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ID:55147860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4-29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3页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4页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同期采用三角形巩膜瓣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变化及滤泡形成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压为mmHg,均优于对照组的、眼压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Kronfeld分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促进过滤泡形成,提高术后视力、维持低眼压效果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改良半隧道切口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8.048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组以眼内房水流出通道受阻导致眼压持续偏高,最终视神经发生退行性形变、发生不可逆性致盲。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致盲率高达37.5%~75.0%[1,2],老年人为好发人群。而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该疾病发病率仍有可能继续上升。原发性

3、闭角型青光眼的重要机制为瞳孔阻滞[3,4]。小梁切除术又称滤过性手术,是解决瞳孔阻滞的有效方法,但不同小梁切除术达到的临床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采用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4例纳入观察组,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岁;患眼43只,其中左眼30只,右眼13例。将同期采用三角形巩膜瓣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4、患者3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岁;患眼45只,其中左眼28只,右眼17只。所有患者排除其他严重眼部疾病,均有青光眼性视网膜凹陷及视野缺损,眼压最高值≥30mmHg,经药物治疗无效。所有患者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半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采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盐酸利多卡因上方球结膜局部麻醉,作2结膜瓣,分别以穹窿部和角膜缘为基底,边长为4mm,深度为1/2共膜厚度,夹角60°,切口止于角

5、巩膜缘处的灰蓝色小梁网带,呈扇形状。沿弧形隧道剖入透明角膜≥2mm,于板层巩膜瓣下放置0.25g/L的丝裂霉素C浸湿棉片2~3min后取出,巩膜床、结膜囊及角膜表面用乳酸林格液100ml冲洗,作前房穿刺口,位置于颞侧角膜缘内1.0mm,平虹膜方向。巩膜瓣下切除1.0mm×  2.0mm~1.0mm×2.5mm宽基底周边虹膜,自小梁网带稍前处至近弧线基底处。切除完成后于巩膜瓣顶端以10-0微乔线缝合活节线1针。将乳酸林格液注入前房穿刺口,查看前房形成情况,微渗漏为佳,球结膜行间断缝合。1mg地塞米松注

6、入下方球结膜,金霉素眼膏涂眼,纱布遮盖。对照组采用三角形巩膜瓣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与观察组手术步骤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以下几步:麻醉后仅作一以穹窿部为基底的巩膜瓣,巩膜瓣向前剖入透明角膜1.0~2.0mm,宽基底周边虹膜切除后缝合巩膜瓣3~4针。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Kronfeld分型。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

7、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mmHg,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mmHg;对照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mmHg,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mmHg。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Kronfeld分型Ⅰ型12只、Ⅱ型30只、Ⅲ型1只;对照组3个月KronfeldⅠ型5只、Ⅱ型26只、Ⅲ型10只、Ⅳ型4只,观察组术后3个月Kronfeld分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8、意义。  3讨论  小梁切除术是否能降低眼压取决于手术操作对滤过量的把控,而传统小梁切除术的2年内失败率高达15%~30%[6,7]。对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改良。蒋建伟等[8]在结膜瓣的制作中保留了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而不用穹窿部基底巩膜瓣,这种设计有效地避免了结膜切口的渗漏,但同时导致了该法并不提高术后视力和滤过泡形成。近年来巩膜瓣的缝合对滤过量的影响受到人们重视,缝合不紧密则滤过量大,过紧则易形成浅前房。刘兴强等[9]在小梁切除术术中用可调整缝线在巩膜瓣两侧缝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