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河道治理背景.docx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docx

ID:55159280

大小:11.8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9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docx_第1页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黑臭河道治理背景.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黑臭河道治理背景(1)响应国家《水十条》:《水十条》,提出了“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2)恢复河道水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防治绿藻爆发的需求:恢复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消纳下水污染负荷,才能保障河道水质达标;同时恢复水域生态系统有利于增加流域生物多样性,保障其生态功能。(3)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感、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需求:河道黑臭给周边居民带来极大困扰,降低了河道景观、文化等功能品质,而恢复河道水情、水美,提供亲水机会,能大大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市容市貌。外源污染控制技术:

2、城市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村河道污染源:生活废水、养殖业废水、农田经流水。内源污染控制技术:底泥疏浚、底质改良、增加曝气。河道生态修复:生态浮岛、生态护岸。河道景观设计:黑臭水体治理难点:(1)黑臭水体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是水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2)采取有效技术措施,短时间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其难点在于治理后的水质长效保持,保证黑臭不反弹。(3)很多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因重治理轻保持、重短期轻长效而导致水体返黑,水质反复恶化。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时,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体转化

3、成缺氧或厌氧状态。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有机质腐败、分解,产生氨、硫化氢、硫醇、硫醚、有机胺和有机酸等恶臭物质,致使水体变臭。其中腥臭味是由微藻、放线菌、霉菌引起。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水体中的铁、锰等金属离子与水中的硫离子形成硫化亚铁、硫化锰等化合物。悬浮颗粒吸附硫化亚铁、硫化锰等,致使水体变黑。污染源调查点源污染:污废水直排口、合流制溢流口、管网初期雨水、非常规水源补水面源污染:城市降雨径流、冰雪融化、畜禽养殖废水内源污染:水体底泥、岸带沿线垃圾、水生植物状况其他:污水厂超标废水、落叶沉降情况、潜在事故排放环境条件调查:(1)周边环

4、境:周边建筑群特征、城市道路和交通情况、水体沿岸其他基础设施情况等。(2)水文条件:水体的位置、边界范围、面积及水位、流速及流量、周边水系连通情况等。(3)水体岸线硬化状况:硬化岸线和河湖床的面积、硬化厚度、硬化类型等。(4)其他:黑臭发生时段、持续时间、百姓投诉情况、影响居民人数等。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黑臭水体治理可分为: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应急治理阶段:对于黑臭现象严重的水体,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通过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通过絮凝剂、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通过底泥清淤将大量污染物

5、迁移出水体,通过地表水或再生水补充,使污染物质快速迁移、稀释,以短期内消除黑臭。(是不得已而为一的措施,没有办法的办法)水质改善阶段:进过应急处理措施,黑臭现象缓解之后,需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采取工程措施净化水质,恢复水体景观功能。人工曝气充氧可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防止滞留型水体、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磷控制剂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通过植物塘、生态岛等,利用水生植物是净化功能改善水质。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治理后,可能会面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

6、果的长效性。消除黑臭后的水体,仍然是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容易暴发,最终导致黑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控。在水体管理维护过程中,加强水体周边的生活垃圾控制管理,严禁生活垃圾直接入水体。同时,要定期清淤疏浚,防止底泥上浮加重水体污染,造成水体再度黑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