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

ID:55163653

大小:1.23 M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4-29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_第1页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_第2页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_第3页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_第4页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越检6000kN钢平台验算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钢平台承载力验算书广州越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二〇一五年八月十日钢平台承载力验算书编制:审核:批准:钢平台承载力验算书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概述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下简称静载),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既可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也可用于工程桩抽样检测。图1静载试验现场从检测对象与仪器设备的角度看,静载试验由基桩、加载设备、反力装置、传感器、控制仪器五大部分组成,见图2。图2压重平台反力试验装置示意图加载装置由分离式千斤顶构成,通过控制仪器自动加载。反力装置是指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即所谓堆载法、堆重法。堆载法反力装置由支墩、主梁、次梁、混凝土试块组成

2、。根据规范要求,试验前必须满足支墩施加的压应力小于地基土的1.5倍承载力特征值,否则应进行局部地基处理。本计算书对主梁、次梁构成的钢平台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校核其安全性是否满足试验要求。按最大加载量6000kN计,主要受力参数如下表所示:表1受力指标序号受力条目力值计算依据(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3000kN(2)最大加载量6000kN(2)=(1)×2JGJ106-2014第4.1.4条(3)提供反力(砼重力+钢梁自重)7200kN(3)=(2)×1.2JGJ106-2014第4.2.2条第1款主梁、次梁均为钢梁,采用Q345B钢材,长均为8m;第一层试块

3、中,每一块都有两根次梁支承。主梁、次梁截面均为箱型梁,重量尺寸如下:主梁2根,每根重量83kN,总高度100cm,宽60cm,腹板厚为2.5cm,上下翼缘厚3.0cm;加劲肋跨中部间距50cm,支座部位间距为80cm。次梁8根,每根重量28kN,总高度50cm,宽45cm,腹板厚2cm,上下翼缘厚2.5cm。加劲肋间距为50cm。水泥试块尺寸为1m×1m×2m,单块重量为5吨。二、次梁承载力计算钢平台尺寸为8m×8m,沿主梁方向上有4个混凝土试块,每个试块由两根次梁支承。所以,次梁承受的均布荷载为。支座距悬臂端尺寸为1m。次梁受力简图如下图所示。图3计算简图次梁受

4、力的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如下:图4弯矩包络图图5剪力包络图取最大弯矩单根次梁上所承受的最大荷载分为两种工况:(1)主梁未施加荷载时,次梁为两端悬臂的简支梁;(2)主梁施加全部荷载时;工况1情况下:跨中最大弯矩:悬臂端最大弯矩:最大剪力为:工况2情况下:跨中最大弯矩:悬臂端最大弯矩:最大剪力为:(一)抗弯强度验算因为受压翼缘b/t=220/20=11.0<13,所以考虑部分塑性。,满足;其中,为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次梁的净截面模量:;(二)抗剪强度验算跨中处抗剪强度:,满足;其中,为次梁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为次梁毛截面惯性矩,为次梁腹板总厚度。(

5、三)次梁整体稳定性验算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4.2.4条规定,次梁的箱形截面满足规范规定,因此可不计算次梁的整体稳定性。(四)次梁的局部稳定性验算;;;;;故次梁的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三、主梁承载力计算千斤顶上施加最大试验荷载时,主梁承受最大集中荷载6000kN,主梁承受次梁传递均匀竖向荷载,等效均布荷载为。主梁受力简图、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与次梁相近。主梁为2根并排放置。单根主梁的等效均布荷载为375kN/m。主梁为箱形截面,高度h=1000mm,宽度b=600mm,翼缘厚度t1=t2=25mm,腹板厚度tw=30mm;加劲肋跨中

6、部间距50cm,支座部位间距为80cm。主梁跨中最大弯矩:;主梁跨中最大剪力:。(一)抗弯强度验算因为受压翼缘b/t=275/25=11<13,所以考虑部分塑性。,满足;为截面塑性发展系数;。(二)抗剪强度验算跨中处抗剪强度:,满足;其中,为主梁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毛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为主梁毛截面惯性矩,为主梁腹板总厚度。(三)刚度验算,符合;(四)主梁稳定性验算主梁,且,根据规范要求,该梁可不计算整体稳定性。(五)主梁的局部稳定性验算;;;;;;主梁箱形截面受压翼缘无支承宽度和其厚度之比:bo/t=525/75=7.0<40=33.0故主梁的局部稳定性满足要求。

7、四、结论综上所述,该套反力装置主、次梁安全性满足最大加载6000kN的试验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