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教学设计.doc

袁琳教学设计.doc

ID:55191748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02

袁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袁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袁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袁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袁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胡适(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袁琳)【教材分析】《我的母亲》选自著名学者胡适《胡适自传——<四十自述>》。文章内容朴实感人,着重写了母亲对自己“做人的训练”,肯定了母亲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感激、敬爱之情。因此,在教学本文应该结合课标从宏观上确定目标,把握重点,解决难点,同时注意使教学内容具有学习综合性、活动实践性和生活体验性的特点,从而达成在“从课本中学到,在课堂上练会”的高效教学目的。【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能够初步感知到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但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尚不成熟、片面的认知观,对作品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对语言深层的含义的理解往往较浅显。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观察力敏锐、视野开阔,因而只要相信他们的能力,课堂引导得当并给予他们学法指导,给他们机会展示,他们定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意,感知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浓厚感情。2、结合教材中人物描写的技法,举一反三,活学活用。过程和方法:1、学会使用叙议结合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

3、生逐步掌握精读、略读和浏览文学作品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感知母亲形象特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习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1、情境渲染法。2、破题质疑法。3、对比删减法。4、圈点勾画法。5、写作训练法。【教时安排】40分钟【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以公益片《妈妈的等待》导入。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爱,母爱是古来文人不吝笔墨歌颂的珍贵情感。我们来看看著名学者胡适是如

4、何写自己母亲的。二、走近母亲:由题目可知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联系第一课,明确写人的文章以塑造人物形象为核心。1、速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能够概括母亲形象的句子或词语。明确:慈母、严父、严师。通过回顾第一课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典型事例的加入:2、略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事例表明母亲这三种身份。明确:医治眼翳(慈母);督促上学、教导责罚(严父);应对债主、处理矛盾、质问五叔(严师·言传身教)三、妙笔生花:文章塑造人物除了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外,还使用了一种巧妙的技法。请学生选读10-12自然

5、段:1、跳读全文,找出作者评价母亲的语句。2、如果删除这些作者对母亲的评价语句,看看文章的表达效果。3、略读全文,找出作者描写母亲事例的段落。4、如果删除这些具体的事例,再品一品文章的表达效果。小结:显然,无论哪一种删减形式都削弱了文章的表达力度和效果。删去作者对母亲饱含情感的评价,则内容过于平淡,没有纲领,缺少画龙点晴的情感升华;删去表现母亲的典型事例,内容则过于空洞,给人浮夸、缺乏真实的感觉。因此,叙议结合——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人物形象丰满,感情真挚,表达真诚,更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6、五、学以致用:1、抛砖引玉:展示教师模仿本课技法,创作的短文《我的母亲》。2、动手动脑:请同学们模仿教材中胡适描写母亲的方法,采用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自己的母亲的一个小片断。3、展示成果: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检验学习效果。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跟随胡适先生回顾了他的一段人生经历,认识了一位对儿子“教之严”、“爱之慈”的伟大母亲,学习了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巧妙技法,通过学习实践,表达一下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敬爱之意吧!七、作业设计:充实、完善、扩写课堂练笔中描写母亲的片段,润色成文。作为礼物,送给她

7、们,回馈母亲对我们这些年来的操劳之心。八、板书设计:我的母亲胡适慈母、严父、严师怀念、感激、敬爱叙议结合九、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基本一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设计本课教学环节主要意图,首先是想让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有所巩固,因此在概括母亲形象和明确具体事件的环节上,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必要时给予指导;在感知了人物形象、了解了具体事例及感悟人物情感后,我希望学生能明确作者塑造人物的技法,并初步掌握及使用这种技法,因此我从分析文本结构入手,给予学生学法指导,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得出结论,明确

8、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使用的精妙技法,他们看似在读内容,但真正学到的是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感悟;可是,学生在名家名篇中感知写作技法,却不会恰当的使用,那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及效果就太肤浅了,因此,我设计了写作训练的环节,希望学生现学现用,以便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我们这里八年级的孩子看待问题的视野不够开阔,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成熟,在对文章语句的解读上技巧比较薄弱,因此在品读语句和具体写作的方面还有所欠缺,我想这些都是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