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马说导学案1.doc

复件马说导学案1.doc

ID:55194810

大小:3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02

复件马说导学案1.doc_第1页
复件马说导学案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复件马说导学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秀延中学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执笔:靳鹤审核:语文组序号:23课题:《马说》八年级班小组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阅读方法,读准字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疏通文意。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

2、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   “说”:是一种文体。“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由此可见,韩愈写《马说》这篇文章是不是仅指传说中的人和物?他是有其用意的。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

3、字音、停顿、感情等)2、听范读。(正音)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世有伯乐()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里的“食”同“饲”,喂养的意思,所以读()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这里的“食”是“吃”的意思,所以读()这里的“见”同“现”,显现的意思,所以读()。4、学生单个读后学生齐读。(要求学生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根据课本下面的注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和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②千里马常有,而伯

4、乐不常有。。③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④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翻译课文。7、课堂训练:(1)、找出下列的通假字并解释。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食通B、才美不外见。见通C、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D、其真无马邪。邪通E、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通(2)找古今异义并解释。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是今义是(3)找出词类活用并解释。A、一食或尽粟一石。尽B、策之不以其道。策C、食之不能尽其材。尽(4)找出一词多义并解释。策策之不以其道。食一食或尽粟一石。执策而临之。食之不能尽其材。之马之千里者。能安求

5、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其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无马邪。或或以为死。一食或尽粟一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