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doc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doc

ID:55198773

大小:1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02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doc_第1页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doc_第2页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一)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宣泄情绪、表现自我的机会。1.可以设专门的发泄室,孩子可以对着那些软绵绵的玩具尽情地打闹,甚至可以把这些玩具当成假想的敌人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多余的精力得到发泄,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2.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自由的空间,使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二)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1.对求助类的告状,教师应帮助幼儿鼓起勇气,增强信心小班手工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调皮的洋洋突然抢走了蛋蛋手中制作好的青蛙,蛋蛋急得叫了起来:“老师,我的青蛙,我的青蛙。”蛋蛋的这种告状是一种求助心理。这时

2、老师要鼓励蛋蛋说:“蛋蛋,没关系的,以后再碰到这种事,你自己完全可以解决的,想想看,洋洋是因为喜欢你做的青蛙才拿你的青蛙的,你一定可以帮助洋洋改掉这个坏习惯的办法来。”同时教师也要让洋洋意识到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要求他与蛋蛋友好相处。2.对试探类的告状,教师应坚持原则,当机立断课间休息的时间,孩子们照例要到厕所去解小便,中班的王思怡大叫:“王老师,王老师,周佳豪把小鸡鸡翘得很高,小便都解到红红的地砖上了”。对于这样的告状行为是孩子用来试探成人处事的反应的。处理时应按幼儿常规要求尽快做出处理,避免来告状的幼儿学样。3.对检举心理的告状,教师应正确引导不仅在实习期间,而且在15天的观察

3、期间,经常听到孩子打小报告:“龙龙打小芳了,”“小辉撕破了刚刚的图画书,”…这种带有检举心理的告状,应视为一种可喜的现象。这正反映了幼儿在把别的孩子的行为与老师、家长平时教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作比较,并且产生了某种道德体验。这实际上事幼儿道德评价发展的一种标志。因此,教师听到此类告状时,应认真予以引导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但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使孩子逐步形成一种初步的道德评价意识。4.对求罚类的告状,教师应把握好惩罚的尺度,公平裁决如在上例中的蛋蛋在向老师告状后,听了老师的处理意见,如果还不开心,说明蛋蛋的告状是为了求助老师主持公道,

4、是一种以“罚”对方为满足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查明真相,对确定不对的洋洋应给予批评教育并让洋洋当面向蛋蛋道歉。这时,蛋蛋或许会因老师的公正裁决而满意。(三)教师要以尊重和认可的态度,面对幼儿的告状,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和方法,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1.宽容的态度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从生活中让孩子体会到宽容的乐趣。教育孩子多看别人的长处。让孩子学会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多发现别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处处处心积虑的找别人的茬。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如可组织幼儿看动画片、听故事、看电影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评价其中人物的行为,从

5、而丰富幼儿施肥的感性经验,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减少幼儿的不良行为。可组织幼儿通过谈话等形式,讲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自己来想办法解决,从而提高幼儿独立处事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3.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计划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使幼儿逐渐形成规则意识,并对幼儿进行良好社会交往技能的示范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时期是儿童认知和社会认知迅速发展的惊人时期。从两岁左右开始儿童逐渐具有了“好坏”概念,并形成了某些规则意识,并尝试用规则来适应控制自己的社会生活。这一阶段是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的最佳时期。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规则

6、意识淡漠,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自控能力差,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作到。幼儿之间的告状,都是由于不能遵守各种生活、社会交往规则造成的。所以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中适当地渗透规则教育和良好的社会交往的示范教育,使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从而学会自觉遵守规则,来解决幼儿的告状。如采用情境表演法、故事法等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情节的设计模拟幼儿熟悉的生活,让幼儿通过有兴趣的观看,了解日常生活中同伴交往应遵守的规则,以及如何友好地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让幼儿感受到友好解决矛盾的快乐,鼓励协商、分享等,从而减少幼儿告

7、状行为。4.告状发生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逐渐引导幼儿找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小班时期的幼儿,教师在面临幼儿的告状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处理过程中,可以让孩子通过协商过程,考虑到别人的利益要求,从而逐渐的去自我中心,让他们懂得游戏材料的所有权以及如何用轮流、共享游戏材料等平息冲突,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对于中、大班时期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告状可以让幼儿认识到只有双方合作,才能使冲突真正的解决,从而减少告状行为。首先教师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