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

ID:552032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16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_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教材地位】此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系新闻和报告学单元。此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可组合在一起,使高一学生感受悟新闻追踪时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的感情渗透其中,以揭示新闻事的意义的写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奥斯微辛的相关资料;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

2、愤怒;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设计思想】实现新标下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思考的层次,结合当前时代,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提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的罪恶,激起理性思考。【教学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教学设想】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程资生成新的程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中的作用。【教学对象】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学生分析】这些高一的学生他们有自

3、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自己的感受与思想,能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关心时代发展,洋溢着青年学子的朝气。【教学安排】一时。【教学准备】①使学生前通过图书馆或电脑等搜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等资料,并准备小组交流发言。②对“新闻的客观性”前自己思考,积累感受。【教学过程】一交流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认识,自然营造对纳粹愤怒氛围。1先让同学们分组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谈谈看法。之后,请两组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出示最让小组震撼的一张图片,并阐述理由。2让小组派代表简要阐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

4、恶。3让学生一起默读,感悟该新闻写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此时气氛沉静而严肃)二引导学生通过此独特的新闻视角认知其控诉价值(整体感悟新闻内容)1引导学生探索该新闻的视角①新闻与一般的的显著差别点是什么?师生间会明确为及时敏锐地捕捉新的事并加以客观地传达。②本新闻有没有写道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呢?从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学生探究而知,本新闻并没有写道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的事。此可从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及中“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等可以看出

5、。③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是什么?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④作为一名敏感记者,为什么要写一些不能称为新闻事的事情呢?他的题目《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是否违背了新闻当敏锐地反映最新事的原则呢?让我们每个人都静静地想一想。注意:此问题不要让学生回答,而是在静默中沉思。三对新闻中记者所蕴含的感情的感悟1我们会发现,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罗森塔尔的眼光敏锐地追寻着参观者的行动与神态。我们一起读从P0页“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起至结束,哪些是客观的描述,哪些又写出

6、了参观者内心的感受呢?(各举一例)2请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简要点评,既加深对新闻传达出的感情的感受,又利于学生间互动交流。3师生一起探究新闻中对参观者行为、神态的客观性描述,及反映他们内心感受的句子或词语。参观者行为、神态的客观性描述,如“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用的。”而“恐惧万分”等词直接显示了参观者内心的恐惧。4“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

7、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说这位可爱的姑娘会在想些什么呢?(老师表情较为严肃,特意留下一点时间空白)这个问题我们想留在外,让我们用笔表达,就算是表达对一个像鲜花一样生命的姑娘的追念吧。为什么对于参观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为什么要用“恳求”一词呢?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6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有三种参与的情况:一种是

8、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自己的感情和判断,只是由事实本身说话: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会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物参与者,直接描写他的所闻所感。请比较《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与《别了,“不列颠亚”》在此的不同。7作为新闻,我们分明能看到记者的感情也蕴含其中,除了在参观者的行为、神态及他们无法抑制的内心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记者的情感?学生会找寻一些语句并加以探究罗森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