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

ID:55204853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5-03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_第1页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_第2页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_第3页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_第4页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等待·倾听·回应的“尺”度和孩子们一同走入“走进小学”这个主题以后,我便提议孩子们在书包里带上自己喜欢看的书、记事本、铅笔盒、笔、尺等学习用品,开展起各种有趣有益的“学做小学生”活动。这天,刚和孩子们一起开展完了整理自己小书包的游戏活动后。黄嘉坤小朋友便“嗖”的站起来说,“缪老师,你让我们都带尺来干什么呀,看,我昨天刚新买的尺。”随着黄嘉坤的话音,孩子们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尺说:“我也带了。”“我也带了。”……面对孩子们的热情,我说:“很高兴,你们都能记住老师的话都带来了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恭喜你们又向争做一名合格小学生迈进了一步,你们真棒。那么,现在就和你们

2、旁边的小朋友一起交流一下,比一比、看一看,互相欣赏一下你们手里的尺子,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发现。”老师的肯定增强了孩子的自信。面对孩子的好奇与质疑,教师没有置之不理,没有因为还没有到达自己主题预设“尺”的轨道,而将孩子的意愿暂且忽视。而老师小小的建议,却给了孩子更多开放、自主的;利于思考、发现的空间。孩子们一听,高兴地拿出尺子,和同伴凑在一起互相欣赏起来了,也不由自主得比起尺来了。热闹了一阵后,孩子们便迫不及待的来向我告知新发现来了:“缪老师,我的尺长,张意蕴的尺短。”“缪老师,我的尺是红色的,豆豆的尺是绿色的,我们的尺上都有漂亮的图案。” “缪老师,雅雯的尺是宽宽

3、长长的,万润安的尺是细细的、短的。而且我的尺是可以折叠的,就是这样,两把可以合起来,打开来就是一把长尺,中间是相连的。”“你们的尺款式不一样,丹丹,你的尺是折叠式的。”我接着孩子的话说。 “缪老师我的尺是塑料的,刘畅的尺是铁的。”说话的是崔中义。“哦,你的眼睛真亮,那是一把金属尺,应该是用钢做的吧。”我适时补充说。“原来尺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除了有塑料做的,金属做的尺,你们还见过其他材料做的尺码?”我又问道。“还有木头尺,用木头做的,我们家就有一把。”徐宇轩踮起脚翘起头,急着跟我说。“徐宇轩明天把木头尺带来,让大家见识一下怎样?”因为我知道,对于这些孩子来说,

4、在文具店、书店看到的更多的是各种轻便漂亮的塑料尺,木头尺对于他们肯定会相对陌生些,所以我对孩子提出了以上希望。“行!明天我把它带来给你们看看”在细心的聆听后,面对孩子的发现,教师对话式的互动语言,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表述、发现的在意、肯定和欣赏,给了孩子支持,也适时的以简短的总结,为孩子提升了经验。同时,遵循孩子探索的“目光”,教师又抛出了问题来拓展孩子的经验,挖掘孩子潜伏的资源。“缪老师,你看我们这三把尺,”陈宇轩边说边举起手中的三把尺说,“杨旭的尺比我的尺长,但是比向元肖的尺短。所以向元肖的尺最长,我的尺最短。”“这个发现真不错,小朋友们,你们都去试试

5、比比,看看,你的尺比谁的尺长,比谁的尺短,看看这么多尺里,最长的是那一把,最短的又是哪一把呢?”抓住了契机,我又抛出了我的建议。于是,一场热闹的比尺大行动又开始了……最后,孩子们争相告诉我他们探寻到的结果,当然为了证明自己没说错,他们还不忘当面比试给我看。由尺的长短,孩子们又讲到了尺上不同的花纹图案,尽情地畅述着自己比较后的发现。一个尊重孩子、支持孩子又善于引领孩子的教师,必须学会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把握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机制,适时的思考,哪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获得而且有能力获得的经验,从而在生生互动中,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同时也为孩子创设了合作学习

6、的场面。孩子们发现了那么多的不一样,似乎没有了新进展,于是我想了想便又说:“那除了有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的尺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有……”聪明的孩子马上响应道“每把尺上都有一条一条的线。”“那叫刻度线,还有上面的数字,是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的。”杨玉安说道。我笑着对孩子们说,“那,现在你们就用手里的尺去测量一下我们教室里的东西的长度吧,喜欢量什么就量什么,看看会不会又有新发现,和好朋友一起去试试吧。”当孩子滞留不前时,教师探讨式的疑问,又成了孩子发展的“助推器”;启发式的建议,又为孩子挑战和提升新经验,创设了宽泛、自主的空间。于是,孩子们便寻找着教室里自己喜

7、欢的东西,和好朋友一起量开了。有的在量墙上的画;有的在量照片;有的在量电视机的长度;有的在量门框上的玻璃;有的在量主题墙饰,一个个专注而又投入。过了一会儿,邢家华和崔中义走来说:“缪老师,为什么我们两个量的是同一样东西,结果会不一样呢?”“你们量的是什么?”我追问。“就是这张小朋友的照片,我量到了13厘米,崔中义量到了15厘米。”于是我让他们分别量给我看了一遍,他们的行动也引来了一些围观的小朋友,我有意请孩子们帮忙一起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眼尖的邢家华马上说:“我知道,他没从零刻度开始量。“什么叫零刻度?”我及时捕获,故作疑惑得追问。“就是这里”邢家华手指向

8、尺子。接着他又示范了一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