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

ID:55280258

大小:3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5-08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_第1页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_第2页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_第3页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_第4页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师宗县大舍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建设标准二00九年七月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大舍煤矿位于圭山煤田鸭子塘矿区Ⅱ井田8~11勘探线之间,走向长1.50公里,倾向宽0.915公里,井田面积1.2075公里。井田内赋存六层可采煤层,其厚1.8~5.8米不等,属三高二低优质炼焦用煤,区内可采煤储量1239.5万吨,实际保有储量800余万吨。矿井始建于1985年,原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结合国家及省、市、县产业政策及行业总体规划,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煤产业,提高矿井单产能力,矿井自97年始经6改9万吨/年、9改15万吨/年以及15改21万吨/年生产能力扩建项目,已启动实施。矿井通

2、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分区式通风。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21.83m3/T,绝对瓦斯涌出量5.96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0.47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2.86m3/min。目前矿井总进风量2700m3/min,总排风量2880m3/min,总进风比93%,矿井有效风量2460m3/min,有效率85%,矿井综合等级孔1.1m2。二、现有生产状况矿井现有井筒5个,即主斜井、副斜井、架空人车井、东西两翼回风井。采区有3个,工作面有4个,均采17#煤层。现控制水平剩余可采储量72.3万吨,矿井正处于向下一水平过渡时期。第二章瓦斯综合治理示范矿井标准一、健全“一通

3、三防”管理机构,配齐配强瓦斯治理专业技术人员,全员进行“一通三防”知识培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所有下井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资格审查,作业场所变动、变更必须重新培训,达到队伍建设与人员配备满足安全生产需求,装备满足人员要求,技术满足作业需求,机制满足队伍需求。二、优化采区设计、合理安排采掘布署,采区设计和工作面设计与瓦斯综合治理同时设计同时考虑,合理集中高效生产,各采区必须布置专用回风巷,断面保持4.5m2以上。三、矿井实现分区通风,做到系统简单、设施可靠、阻力分布合理,坚持“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采区风门数量控制在10组以内,所有风门实现连锁和连续监控。四、矿井安全监控系

4、统性能稳定、可靠,监测中心连续24小时监测监控,各类传感器安装配置齐全,能够全方位监控采掘工作面实现超前断电。五、巷道严重失修率低于3%,一般失修率低于5%,开展巷道专项整治,使矿井各类巷道符合生产安全需求标准。六、矿区内所采煤层必须坚持先抽后采,不抽不采的原则,矿井抽放系统实现网络化,矿井综合抽放率不低于25%。七、采煤工作面必须使用“u”型通风,高瓦斯工作面配风量不低于320m3/min(前提是风速不超限)。随通风能力增加进一步加大风量供给。八、掘进工作面动力设备风电、瓦斯电闭锁装置必须安设齐全,配置2×5.5KW和2×11KW高效对旋式局部通风机。每月对局部通风供电系统进

5、行评价,确保供电安全、可靠。九、坚持“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程序化突出危险性防突测试制度,随水平延伸不断研究防突工作,解决开采时可能出现新情况。十、地面抽放泵站抽放能力不低于60m3/min,抽放管径:主要大巷不小于φ250mm,采区巷不低于φ160mm,上隅角和上顺槽段不低于φ100mm。十一、坚持科技兴矿,大力推行保护层开采和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每年要有新突破。第三章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标准第一节设计标准一、新采区设计标准1、新采区设计时,必须设计双巷上山或下山、联络巷不超过15米,实行一进一回;2、采区巷道断面不低于4.0m2;3、新采区必须有防突设计和抽放设计

6、。二、高瓦斯工作面设计标准1、巷道断面不低于4.0m2;2、高瓦斯工作区域机构和设备必须配置齐全;3、瓦斯综合治理纳入工作面设计。第二节高位钻场标准一、回采工作面在采空区瓦斯涌出量点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50%以上,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必须采取高位钻孔抽放或抽排巷等措施。1、回采期间瓦斯绝对涌出量达到5m3/min以上工作面;2、回风流瓦斯浓度经常在0.5%以上的回采工作面;3、瓦斯等级划分,被划分为高瓦斯或瓦斯异常区域的工作面。二、高位钻场钻孔设计1、高位钻孔内纳入采掘工程设计及作业计划,人、财、物必须优先考虑。2、高位水平钻孔抽放工程设计,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科参与,通

7、风科配合设计,并报局总工办审批备案。3、钻场间距一般30~50米,并沿风巷下帮布置,钻场支护采用梯形木支护。4、每个钻场布置钻孔6~10个,开孔孔径为φ89mm,终孔孔径120mm,孔深30~40m,要求全程下套管。5、生产技术部门搜集井下详细地质资料,提供到技术办公室,使钻场布置科学合理。6、钻场原则上布置在砂质泥岩或硬度适宜的岩层中,尽量避开顶板破碎和应力集中地带。7、设计钻场时,将排水系统、抽放管路布置、钻场通风、钻场密闭等一起设计,每个钻场水管、压风管必须设计、铺设到位。三、钻场施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