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ID:5530299

大小:12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7-12-17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一、近年高考情况1、考点全面,题材丰富. 涉及的题材:写景、田园、咏史、边塞、送别、咏物、即景抒怀等多个方面。2、体裁集中,作家熟悉. 熟悉的作家:主要有辛弃疾、苏轼、王维、王安石、白居易、韦庄、刘禹锡等。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①储备少,对诗歌鉴赏考点不明,分类及术语不清楚.②积累少,读诗背诗少,对诗歌内容感情和表达形式不熟悉.③训练少,书面表达能力差,缺乏答题技巧。三、诗歌鉴赏题复习建议1、全面理解《考试说明》对古诗的要求.2、积累熟悉古代诗词中的选材及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3、熟悉

2、诗歌鉴赏术语,重点弄清楚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4、熟悉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5、积累熟悉古代诗词中的选材及常见的思想情感类型. 选材分类:怀古诗、咏怀(物)诗、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情感类型:忧国伤时、建功报国、 思乡怀人、 生活杂感、长亭送别 6、熟悉诗歌鉴赏术语,重点弄清楚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意境,联想,咏物,叙事,韵律,虚实,象征,烘托渲染,衬托,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双关,

3、对仗)7、熟悉诗歌鉴赏题的题型和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字不离句,句不离诗。)训练有素:提高鉴赏能力做题步骤: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歌 (名词、动词、修饰语、特殊词)、看题干.辨:题目类型.析:做题前对诗歌有个总体分析。答:理清思路、规范答题.几个“不”1、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及随意拔高;2、不能生搬硬套术语,张冠李戴。3、不必与试卷外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4、不必引经据典.5、 不能只写成翻译文字.6、不能用读后感代替文学鉴赏。 8.对比赏析,凸现鼎势.9.“点”的考查是主流.,尾句考查是重点.四、古代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其应

4、试对策(一)明确诗歌常欣赏的8个角度1.诗歌的感情   2.诗歌的意象(意境)3.诗歌的内容   4.诗歌的手法(技巧)5.诗歌的语言   6.诗歌的色彩7.诗歌的节奏   8.诗歌的含蓄(二)立足课本,构建诗歌鉴赏系统知识框架211.了解主要体裁和流派特点.2.了解主要情感和内容分类.爱国类 (略)送别类(或黯然神伤或旷达热情)怀古类(或借古讽今或表达追慕先贤之意)边塞类(或揭露战争罪恶;或表现对国家关怀、奋勇杀敌的精神;或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思乡类(或边塞思乡,或羁旅故园之思)闺怨类(或抒思亲之情,或叹迟暮之感,或写向往之情)隐逸类

5、(或言高洁隐逸之趣,或表厌世虚无批评时政之情)山水田园类(或抒热爱自然之情,或现回归田园之乐)忧民伤时类(多关怀民生疾苦、心忧天下)借景抒情类、咏物言志类,等等3.了解常见文学性鉴赏术语形象:包括自然景象、物象、人物形象,特别要注意分析意象,了解形象的特点、内涵,包含的感情、社会意义,品味意象营造的意境。 语言风格:含蓄蕴藉、简洁明快、沉郁顿挫、飘逸雄奇、清新明丽(生动)、平淡质朴、绚丽奇幻、辛辣犀利、通俗、简约、精练、典雅、凝练等结构技巧——线索、顺序、过渡、照应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渲染、抑扬、点

6、面、虚实相生、动静的结合,借古讽今、反衬(以动写静、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或烘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烘托等,尤其是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缘情写景、托物言志、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具体抒情方式(三)循序渐进,训练鉴赏思路第一步,任选角度鉴赏.第二步,指定角度鉴赏.第三步,比较鉴赏,进行评价(四)结合典型试题,培养解题技巧和方法怎样快速而又正确的阅读一首诗?1.解读暗信息:这些暗信息包括题目、注释、作者等,题目一般暗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主旨等。2.熟悉诗词体裁,突破重点诗句。.绝句重点看尾句;律诗

7、一般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事抒情.3.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弄清景和情的内在联系。一般的形象(或者景物)可能有三种暗示:一是时令(春夏秋冬).二是色彩(或阴暗或明朗)三是氛围(或寂静凄清或清新自然).4.先整体把握,在深入诗句五·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1.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春行即兴    李 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

8、啼。21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