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楼间距合理性研究.doc

学校楼间距合理性研究.doc

ID:55364301

大小:28.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2

学校楼间距合理性研究.doc_第1页
学校楼间距合理性研究.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学校楼间距合理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楼间距的合理性研究【课题背景及资料透视】1.高一地理第一单元1.6节中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学生理解难度大,且不会应用,为此需进一步理解并感知原理。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离当地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直射点离当地纬度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夏季大,冬季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冬至时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合理的楼间距等于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的余切值与前楼楼高的积。hH2H1L2L1【活动实施过程】一.课堂探究:1.楼间距的合理性原理:若间距过大,浪费土地资源;若间距过小,前楼的影子会影响后一幢楼的采光。合理的楼间

2、距应满足既节约土地资源、又不影响后一幢楼的采光的条件。2.楼间距(L)与正午太阳高度(H)的关系:通过对右图分析可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越大H1,前楼的影子越短L1;正午太阳高度越小H2,前楼的影子越长L2,前后楼之间的楼间距就应适当远离。3.合理的楼间距的计算方法及原理:合理的楼间距由前楼的最长影子决定。前楼的最长影子出现的时间应是当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时间。我校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应为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因此合理楼间距L=h•ctgH(L:楼间距h:楼高H:学校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4.测算合理楼间距的主要思路:楼高可通过测高仪测出;学校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求出

3、。H=90。-(∮八一中学+23。26’)(∮八一中学::学校的纬度)。而学校的纬度可通过其他专门的测定活动得到。二.测量过程:1.选择地点教学区:中学教学楼与学生宿舍楼之间家属区:1~3号楼之间2.分组进行实地测量 用测高仪测出h中学教学楼、 h2号楼、h3号楼3.其他数据的获取八一中学的纬度(∮八一中学):可通过前次研究性活动“八一中学经纬度的确定”中得到。三.后期数据分析:1.将数据代入公式L=h•ctgH,计算出理论上合理楼间距2.比较得出结论比较L实际与L理论(实际楼间距与理论楼间距)若L实际>L理论,浪费土地资源;若L实际

4、=L理论,合理楼间距较为合理。3.学生写出课题报告【教师的总结反思】1.本次活动学生的反馈超出我的预料,他们总结到:“……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逐渐了解了这次活动的目的和原理,但当我们开始实地测量时才发现困难重重,如教学楼的顶部形状不规则,不好测高度;皮尺测量楼间距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倾斜……甚至好几个中午都没能好好吃上饭,但是,我们依然克服了困难。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有一种很深的充足感和自豪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真的很感谢这些天一直指导和帮助我们的老师。”“……许多数据都是测量者的汗水换来的,这需要测量者要有恒心、耐心、不厌其烦地反复测量……当我获得准确的数据时,那种成功的感觉在

5、我心中升起,尽管是小小的成功,就让我拥有了成就感,这让我在今后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又有了挑战的动力……”“……这次活动让我的心思更慎密了,逻辑推理更紧密、更完善了……而且让我深刻体会了团结合作、有序分工的重要性……”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深深地感到:这些学生已能很好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并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能体会地理学有所用;画图与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形成了一定用数学思维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测高仪、皮尺等测量工具;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由此可见,在校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意义重大,是其他学习方式难以取代的。今后,只要有可能,我还会尽可能地开展此类活动。2.

6、今后要注意的问题:(1)由于高一的学生数学知识存在欠缺,导致他们对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教师必须事先对此项活动涉及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2)对所测楼房要进行仔细地筛选,以利于研究。我校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的正午时刻,太阳从南面射过来,所以应测南面的楼房,而中学教学楼位于学生宿舍楼南面,3号楼位于2号楼南面,2号楼位于1号楼南面。(3)如果后楼的一楼不是落地窗户,实际合理的楼间距比理论计算值要小。(4)在使用测高仪读前楼高度时,测高仪测出的高度应加上测量人从眼睛到地面的高度,才等于楼房的实际高度。教师须事先对学生加以培训。(5)使用测高仪时手易抖动,产生较大的误差。今后可

7、通过调查等办法来纠正误差。楼房的不规则性对楼间距的影响较大,今后应进一步研究其带来的具体影响。(6)在组织管理方面,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对此项活动带来的冲击(如:学生惰性较大,不能深入思考或按时完成,小组成员分散各班,运动会、广播操等活动的冲击,通知不到位等原因,几乎每次活动学生都不能按时参加),事先作出周密的部署:推选有手机的同学当组长,以便短信通知联系;每次活动时留下具体的工作和交任务的时间和地点等,推动活动有效地完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