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

ID:55365933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2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_第1页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_第2页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_第3页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四首(《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4知识目标: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对诗的理解能力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重点难点: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策略方法:朗读法教学媒体:录音机教学设计:课前二分钟演讲学习《归田园居》学习《使至塞上》前两首。1、老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2、注音:荒秽草木长3、结合注释,读懂字面含义分析思想感情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

2、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1、背景:公元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的大使,实际上是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些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2、朗读课文3、注音:燕山逢候骑4、分析思想感情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难言的内心感情。经过长途跋涉,却没见到将官。接着,笔峰转入对塞外风光的描写上。5、朗读背诵板书设计提纲《归园田居》: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希望自食其力。《使至塞上》:借边塞风光,抒发被贬的凄凉。第二课时知识目标:朗读背诵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对诗的理解能力德育目标: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重点难点:朗读

3、背诵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策略方法:一读代讲,讲读结合教学媒体:录音机课前二分钟演讲一、检查前两首诗歌的背诵,学习《渡京门送别》学习《游山西村》1、检查预习2、老师范读课文3、熟读课文4、重点词句: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5、课文分析:这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所做。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作者很自然的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些了什么内容?用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船有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平原。写作特点: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学习《游山西村》范读课文朗读课文重点词句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是暗;花艳,是明。闲

4、乘月:趁着月明之夜来闲游。无时:没有一定时间。背景: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找出对偶句山重水复疑无露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思想感情: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里。课后记: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精美,体会诗歌画诗结合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记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