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案例(王玉琴).doc

《口技》教学案例(王玉琴).doc

ID:55429367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3

《口技》教学案例(王玉琴).doc_第1页
《口技》教学案例(王玉琴).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口技》教学案例(王玉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口技》案例分析一、课文分析: 《口技》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技艺超群”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主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无穷魅力。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课文注释之外,还补充了一些实词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一课时)同时,学生通过表格的填写,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第二课时) 二、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第2、3、4段。    说明:应要求学生朗读得生动,有感情。二、

2、表格填写。   │场景│声音种类│声音特点│作者评论│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犬吠、欠伸、吃请、大啼、妇呜、絮絮、大叱(一时齐发)│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众妙毕备│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渐入梦乡│齁声、妇拍儿渐止、鼠作作索索、倾盆器(声)咳嗽│逐步变小(以响衬静)││意少舒、稍正坐│  │火起群乱│大呼、齐哭、百千大呼、齐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声、风声、求救声、抢夺声、泼水声(无所不有)│突然变大、由少而多、由少而杂│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处│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二、三个场

3、景的描写,都突出了表演者演技的高超。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善”三、分析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直接描摹表演的内容和过程,这是从正面表现口技者的技艺精湛。另外还有侧面的描写,请—一指出,并谈谈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气氛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衬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四、揣摩语言,领会主旨:  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开头和结尾这两段。  2.思考: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

4、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气大、技艺高。“善”字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  (1)在描写口技表演过程的三段中,先写表演,后写观众反应,从而使表演与效果有机结合,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2)课文交代表演场面,写出道具简单,也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之“善”。  3.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不是简单重复,既有呼应作用,更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头以交代道具为主,为下文作铺垫,结尾再次强调道具的简单,称赞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5、,让人对这场表演还回味无穷,对表演者的敬意油然而生。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工具。五、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序,层次清楚,条理清晰;   2.“善”字总领全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充分表现主题;   4.文字简练贴切,用词精确。六、总结课文主旨:   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三、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填表格,了解了作者描摹的声音的特点,了解了听众们的反应,

6、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本文的重要的写作特点,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再通过问题的设计,学生就能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同时也能在今后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