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

ID:55432983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5-13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_第1页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_第2页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_第3页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教师的建议有感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黄河路小学侯艳花这个学期,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这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给教师的每一条建议谈到相关的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让我感触颇深,受益非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谈几点感受:感受之一:《建议》第6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称差生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教育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但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

2、“差生”观。他认为,“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他的觉醒”;第二类是属于“天赋”棉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前两类都不是“差生”,只不过是他们的潜力或天赋没有暂时被教师发现罢了。确实,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存在“天赋”上的差异,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而成为优等生;另一些学生的“天赋”则呈隐性的,由于还没有被发现,再加上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而被判定为“差生”,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作为一个心智尚待开发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有认知潜

3、能的活生生的人,这种学习潜能需要被教师去挖掘。感受之二:《建议》第19条:“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有时候,我们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们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

4、量就越活跃。感受之三:《建议》第1条:“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因为每个儿童对学习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教师从实际出发,对上课和作业均采用分层教学,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第一组是学习最好的儿童,第二组是一些勤奋努力的学生,第三组是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完成中等难度的习题,但对复杂的习题有时解答不出的学生,第四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很慢,解答也很慢。第五组是个别的学生,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应付中等难度的习题。教师能够做到使他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进步。”对于分层教学,我觉得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真正有利,出于对每个儿童的真正的人文关怀。但对分层教

5、学的实施感到颇有难度。做一、两天还行,能应付,但天天如此,实感不易。现在我们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老师一般要担任班主任,,每天要上三四节课,还要批改作业,备课,班主任这事那事,很多时候备课只能放在晚上。因此,分层教学只能是我们的良好愿望,如果能实行小班教学,学生人数减少引起的作业量等相应减少,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及思想方面的关注则多一些,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待个别的特殊学生的作业等问题上,灵活一些,采用特殊的“政策”,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分层”教学的尝试。虽然有些建议对我们来说不能实行或很难实施,但用今天的眼光看,苏霍姆林斯基这些教育思想、反映

6、的教育规律仍然具有时代性、先进性。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能全面的反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早在青年时代,苏霍姆林斯基就认定“学校工作是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工作。”他也确实把自己的心血和全部生活献给了儿童,献给了地球上最光辉的事业—教育。读完此书,你的心会被撞击、被震撼。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象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他

7、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他提出学校不是存取知识的仓库,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孩子们的秉性千差万别,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新课程倡导的不就是这种精神吗?苏霍姆林斯基和他领导的学校的座右铭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他在智力发展上是不行的,在学习上注定要落伍的。他深信,在少年和青年当中发生的许多悲剧的根源正在于此:一个人如果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它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

8、己的灵魂得以洗涤。因为,苏霍姆林斯基,他正像一面镜子,他对教育事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