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

ID:5548899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18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1页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2页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3页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4页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化学解题方法专题复习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2011高考化学解题方法系列专题11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以下试题均自V仿真实验配套试题)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0%。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本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

2、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二、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1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2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3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例1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石蜡在

3、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属于识记水平。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石蜡燃烧没有白烟,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所以,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D。例2臭氧(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0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化合物D混合物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混合

4、物、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概念的理解。混合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金属单质是一种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非金属单质是由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臭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正确答案为A。(2)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例3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B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

5、治疗胃酸过多解析:本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酸与盐反应、酸与碱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同学平时练习较多的是B、D两个选项,其中B选项的化学原理是酸与碳酸盐的反应,而D选项的化学原理是碱与酸的反应,显然都是正确的可以淘汰;A选项是本P131上的一句话“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里,但能溶解在汽油里”的应用,也能确定是正确的;通过筛选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例4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1>Fe→

6、H2→u;<2>u→uS4→u。若需制备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过程中,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AFeBuH2S4DFeuH2S4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铁、氧化物、稀硫酸、铜的相互关系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及操作要领的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一个重要的操作要领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后才停止通氢气。”这样,途径<1>实际消耗的氢气质量就大于理论计算的质量,同样消耗铁、稀硫酸的质量也是实际值大于理论值;途径<2>中它们的实际值等于理论值。经筛选、淘

7、汰,正确答案为B。(3)信息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实验类和规律类选择题。例图1中,试管内收集了满满一试管不同的气体(①2,②H2,③2,④H4),将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图1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④②③①D②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溶解性知识。粗看似乎难以下手,仔细审题后发现“水位上升”是此题的题眼。水位上升是由于试管内气体溶于水,使试

8、管内压强减小造成的,于是题干可转化为“气体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例6下列反应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①碳酸盐溶于酸,②酸性氧化物溶于水,③酸性氧化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