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测六.doc

七年级语文测六.doc

ID:55553051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17

七年级语文测六.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测六.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测六.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测六.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周测六一、默写1、半匹红绡一丈绫,。2、春蚕到死丝方尽。3、,病树前头万木春。4、来日绮窗前,?5、山光物态弄春晖,。6、可怜身上衣正单,。7、存者且偷生,。8、急应河阳役,。9、、满面尘灰烟火色,。10、卖炭得钱何所营?。11、向使当初身便死,。12、,渚清沙白鸟飞回13、,天寒白屋贫。14、夜来城外一尺雪,。15、,回车叱牛前向北。16、,怕得鱼惊不应人。17、吴楚东南坼,。18、,禅房花木深。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自是指物作诗()2、或说处杀虎斩蛟()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不能称前时之闻()5、年已蹉跎()6、蛟或浮或没()7、父异焉()8、实冀三横唯

2、余其一()9、复到舅家问焉()10、处与之俱()11、竟杀蛟而出()12、具以情告()13、而处尤剧()14、何忧令名不彰邪()三、填空1、《伤仲永》选自_____,作者是_______朝的______。2、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3、《周处》一文出自,作者是朝人。4、《周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翻译句子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7、泯然众人矣”五、阅读短文,完成下

3、列各题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1患:担心2迨:等到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迨能倍诵乃止()温公尝言()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2.翻译句子:书不可不成诵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从司马光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

4、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1.①停止②曾经③有时④睡  2.读书不能不背诵 3.C  4.读书要勤奋、刻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