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婉约词审美意蕴浅析-论文.pdf

苏轼婉约词审美意蕴浅析-论文.pdf

ID:55647973

大小:160.44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2

苏轼婉约词审美意蕴浅析-论文.pdf_第1页
苏轼婉约词审美意蕴浅析-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轼婉约词审美意蕴浅析-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拯第2期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I4年4月Vo1.28No.2JournalofYan’anVocational&TechnicalInstituteApr.2014苏轼婉约词审美意蕴浅析马君(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苏轼历来被尊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锐意创新的他对于婉约词意境和题材的开拓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从苏轼的婉约词入手,分析其表现手法、艺术审美、格调情致及其对宋词的贡献。【关键词】豪放派;婉约词;审美;意境【中图分类号】120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1674—6198(2014)02—0109—02婉约词始于南北朝时期,一度盛行于晚唐时期,它是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文学上的创作手法。后唐的温庭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筠创作了大量的花间词,当时的婉约词多以闺怨、离愁等彼时苏轼的爱妻王弗亡故十年,上下阙词一方面述等为创作内容。非常得奢艳绮丽。到了宋朝,婉约词将花间说了苏轼十年来对于亡妻深厚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派的词作风格作了改良,不再过于浮艳,更多以清新秀丽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与际遇

3、融入到了对妻子的诉说见长,只是在内容与形式上,婉约词依旧无法脱离男女、闺中。整首词词风哀婉,格调高远,一举摆脱了之前婉约词怨、离恨等等狭小题材的藩篱。苏轼的出现,一改婉约词的在情感表达上的华而不实。风格与题材。真正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与表现范围。(二)苏轼笔下咏物词中的托物言志一在苏轼之前,曾有欧阳修、晏殊、范仲淹等名家创作、苏轼婉约词的题材扩展(一)清新雅致的抒情内容的咏物词,苏轼汲取了其间精华,在创作时做到了“无意北宋的词作创作处于盛行的时期,当时佳作迭出、名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所以自苏轼始,词的

4、表现范围是天家涌现。词属于艳科,内容拘泥于男欢女爱的题材范围,地万物、胸中块垒,有具象的、无具象的都可以入词了。属于婉约词的风格。在文学创作的地位上也不及诗歌、散在苏轼的咏物词中,他的一首赞美杨花的作品可谓文。直至苏轼开创了豪放词后,词的题材才更加宽阔,词流传千古——《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地位获得巨大的提升。苏轼一方面开创了豪放词,另一“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方面他也将婉约词的表现范围做了开拓,将男女爱情题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材转化为各

5、种题材兼而有之。传统婉约词多是无病呻吟、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类,苏轼的词作无论从大自然的赞美,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还是对夫妻情感的眷恋,朋友兄弟之情等等,都表现的感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情真挚、情绪饱满,使读者产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若从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角度分析.譬如那首传唱千年的经词的上半部分描摹杨花的飘零无定、身世无依,像花典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却又不是花,徒然让人怜惜,下半部

6、分则重在抒情,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春光不在,将自身际遇的情绪巧妙地掩藏在探析暮春时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节的杨花中。这首词苏轼将物与情感的具象深深融合在【收稿日期】2014—03—21【作者简介】马~(1983-),女,山西太原人,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助教,山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的教学与研究。——109——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4月了一起,是咏物词的传世佳作,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对此田园词将之前婉约词之中的脂粉之气一扫而空,将婉约

7、浏词推崇备至。的意境变得清丽而深邃。改变了婉约词的格调。(三)苏轼的田园生活与田园诗第三。苏轼在婉约词的创作之中,将诗歌的很多创作苏轼在官场上几经沉浮,一再被贬,外放荒蛮之地。方法融人进词的写作中,形成了特有的词的艺术形式。他政治上的失意使得他参透了人生的无常,他将生命的情丰富了婉约词的表现形式,在词创作中加入了历史、传怀与理想寄托到田园生活上。写了很多优美清新的田园说、典故、前人诗句、楹联等等。将诗歌中的排比、托物言诗。四十岁时,他在徐州任太守,一首《浣溪沙》:“麻叶层志等表现手法都化用到词的创作中

8、,如在与章质夫的唱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垂白杖和词作《水龙吟》中,苏轼就多次化人了前朝诗人的作品,藜抬醉眼,捋青捣炒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以浅使得词作隽永、美轮美奂。显生动的语言,逼真地摹写了徐州城东乡村夏日的风光,总体说来.苏轼将婉约词的道路开拓到了另外一个而且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绘,词尽其妙,非常具有特色。开阔的境界,使其可以言说天下万事,却又清新雅正,韵他写苘麻等农作物,写蚕妇、老叟等农家人,写煮茧缫丝、味深远。清代文学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