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

ID:55648119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5-22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_第1页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_第2页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_第3页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_第4页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下心来思,潜下心来做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静下心来思想,潜下心来做事——《2013年抚顺市研训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感悟薛艳华这次参加在杭州举办的“抚顺市研训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听了几位国内知名专家的报告,并参观了有代表性的几所学校。其中有上海教科院王洁博士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杭州资深教改专家张丰所做《有效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上海特级教师关景双的“主题式课例研修”等,这些报告无论是从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还是认识的广度、以及看问题独特的视角,都令人叹服,报告深刻剖析了当前教育、课改、以及更多研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他们多年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指导,高屋建瓴,深受启发,受益多多,现在就将我个人此

2、行的部分见闻和感悟,稍加整理,与大家交流分享,因时间仓促,个人认识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一、从上海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夺冠看研训工作方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上在全国居于龙头老大地位,以经济为基础的教育也同样领先发展,无论在教育理念、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都走的很快、很远,令人慨叹和望尘莫及:比如我们在搞集中“培训”时,人家在强调自主“研修”了;我们在搞集体备课时,人家又在强调独立备课了;我们的教学刚刚在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时,人家已经在PISA国际测试中两度夺冠了,这些虽令我们望其项背,但处于教育领军地位的上海,我们不得不关注它—

3、—上海这一中国教育的风向标(也许这个说法不够准确)。这次学习中,王洁博士着重介绍了上海参加PISA测试的情况,2010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测试就拿了第一(有芬兰、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让世界为之侧目,在国内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我们不参加PISA测试,但应从上海参加PISA测试,去领会这项国际对基础教育的评价方法,它所强调的对学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重视,去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是不是能给我们其他地区基础教育一个提醒呢,提醒我们的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提醒我们的课改应该有怎样的深度,提醒我们今后的教研工作要怎样调整

4、视角——面对学生(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科。(至于上海教育被诟病的世界第一超长学习时间,是另外一个问题,这里不做赘述。)二、教研员要自信,也须自省对于教研员岗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研训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直至对教研员的称谓,这些年很是喧嚣,这次听专家的报告和对进修学校的考察,还是感觉到莫衷一是,大家都在忙,由“忙碌”的“忙”,晋升到“茫然”的“茫”,而且对教研员的称谓又看到了新提法:“培训师”、“科研员”,以前还有“研训师”、“研训员”,更早的还有研究员、信息员、服务员、联络员、管理员等等,称谓的变化也反映了教研员当前的尴尬处境,我的观点是:当你什么都是时,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5、!“教研员”——我个人认为这是最恰当的称谓,就是“教育教学研究人员”,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教育工作者群体,过去对其的定位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引领学科的教育教学发展(一个地区)”,这是多么高的定位!我认为在任何时候,教研员都应该首先是引领,其次才能谈到服务。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教改专家,不都是在发挥着引领的作用吗?当没有了“引领”,那就真的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同样需要高水平的教师,教研员在教师队伍成长壮大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当我们被需要时,我们必须自信,当我们不能引领时,应当自省。三、治学需要思想、人格和

6、学问这次学习中,参观了一所学校,该校领导向我们介绍了本校校徽的设计,很特别,是一只抽象的手掌和三条掌纹,分别代表着生命、智慧和情感,介绍中说,他们的校徽不用记在脑子里,但会与你一生相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张开手掌,你就会看到这三个掌纹,想到它们的含义,而且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它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对打小就熟悉的这三条掌纹,我突然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想了很多、很久,我突然悟到人的一生不就是围绕着这三件事吗,谁不都是在这三件事里打转转么:生命和健康,对事业的追求,亲情和友情,谁能拥有高品质的生命、事业(智慧)、情感,不就是拥有了完美的人生么?而早早的向孩子们渗透这些,不就是

7、期翼他们为拥有自己满意的人生而做足准备么?那么,我们做教育的(所谓“治学”),又该拥有什么呢?今天,我们又失去了什么?当我们被权力、利益和关系包围,当谨言慎行、圆滑世故成为主流人生哲学时,我们还会自由思想么?还能有独立人格么?还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么?当社会被浮躁、功利所充斥,我们还能保持内心的那份恬淡,潜心做学问,还能心存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格局么?当我们把工作看作是谋生的职业,而没有真正意义的事业时,我们又会拥有多少工作热情和动力?我们做教育的,如果张开手来,拥有了思想、人格和学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