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发展史.doc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

ID:55670857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24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_第1页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_第2页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_第3页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_第4页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陶瓷发展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陶器,发明于伏羲神农之时,而瓷的名称,则始于汉代,真正成功于李唐。宋世,瓷业大盛,定、汝、官、哥、均,名垂千古。明人继之,宣德、成化之作,尤为特出。清代,则古雅浑朴,不如前人,但是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乾所制,更有出类拔萃之概.就瓷器的功能而言,主要有以实用为主的日用瓷和以观赏为主的艺术瓷,除此尚有卫生建筑和特种工业瓷等;就瓷器的装饰工艺而言,有釉下装饰、釉上装饰、釉中装饰、高低温颜色釉装饰、色釉彩装饰和多种工艺综合运用等几大装饰类别,工艺品种和表现形式琳琅满目,各具特色。20世纪中国瓷器艺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两大阶段。

2、前半蕖,中国社会并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国无宁日、经济衰败、民不聊生。尤其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在这样的国运天时下,整个陶瓷事业濒临于人亡艺绝之境。然而,也有不少有志之士与爱国的陶工及匠师们结合起来,为陶瓷的发展而拼搏努力。醴陵釉下五彩能在本世纪初创制出来,不能不说是个乱世之奇。活跃于20年代后的景德镇“珠山八友;将文人I田i技法和审美意识带人瓷it,形成了一代画风,其余辉至今犹存。在制瓷技术上,先后引进和小规模地试验了煤窑窑炉设计及烧成技术,新法选矿及粉碎技术,机械练泥和成型以及吹釉技术,石膏模具使用,注浆成型技术

3、,新彩及釉上、釉下贴花装饰工艺等。它为后来的瓷器艺术改善了工艺条件,推广了先进技术。但整体上说,本世纪前半蕖是中国瓷器艺术黯淡失色的历史时期,直到本世纪50年代,长期动荡的社会得以安定,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对整个工艺美术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较大举措:如把“散之四方”的能工巧匠重新组织起来,提高其待遇,鼓励其带徒传艺;各地陶瓷研究所、陶瓷专业院校像雨后春笋般建立并发挥巨大作用;原轻工业部组织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景德镇担负制作的"建国瓷中国工艺美术首次赴前苏联和东欧、印度等十个国家的巡回展览瓷。近百年来,

4、中国瓷器艺术在其发展中虽举步维艰,历尽沧桑,但总体趋势仍II社会的前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并以它累累硕果步入新的世纪,植根于民族传统的当代瓷器艺术,在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意识融合交织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徵。随着对外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日用瓷品类近年新开发出家庭用瓷、宾馆用瓷、旅游瓷、纪念瓷、礼品瓷、民族用瓷等,逐步形成了家庭用瓷和旅馆业用瓷两不同的主要造型体系。70年代后,山东淄博陆续研制出滑石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钠长石质瓷、色瓷等类型的精细日用瓷而居全国领先地位。河北唐山的骨瓷,文象岩厚

5、胎瓷,邯郸的增韧骨灰瓷、刚玉强化瓷,a一方石英强化瓷,景德镇和醴陵高白釉瓷、高硅瓷、特种耐热瓷等均有瞩目的成就。介于陶与瓷之间的焰器,在适用于宾馆饭店的成套中西餐具中发挥了较大优势。炳器与厚胎瓷-•样,在造型的线形、线角、细部、形体处理上,形成了有别于细瓷及陶器造型特徵的独特风格和规律,丰富了陶瓷造型的表现形式和体系。山东淄博利用本地原料新创造的“焦^石瓷质地坚实,釉而呈秋黄、浅棕、灰白等色,色调娇嫩而无纤弱之感。湖南铜官,河北邯郸,河南禹县、焦作,广东佛山,广西等地均盛产炳器。颜色釉瓷在过云却有“千窑难得一宝”、"十窑九不成”之说。50年代以

6、来,老一辈硅酸盐专家周仁、赖其芳、李国桢等与各瓷区的科技人员一道,用现代科技理化测试分析手段,测定釉的物化状态,用配位场理论研究釉中呈色离子价态和配位体的关系,用热力学状态参数研究烧制工艺与呈色的关系,用科学理论和实验揭示了釉料发色的奥秘,将能工巧匠的实践经验升华到理性的高度,变偶然为必然、化感性为理性,使祖传秘方和传统经验更完善、更科学、更合理。如今,由于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窑温控制,改进了新的窑炉结构和烧成技术,发掘和运用了新的原、燃材料,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且研究出了适合柴、煤、油、气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使颜色釉瓷烧成范围更宽、呈色更

7、稳。近年,在钧瓷烧制中选用还原性材料渗入釉料中,使钧釉中还原烧成新技术获得成功,是钧瓷史上的一大技术突破。70年代景德镇研制出"无铅钧红''釉,其色相、光泽度及稳定性均有大贴画度提高,且无铅毒,乂是一次铜红釉烧制工艺上的革新。铜红釉的烧制从过去只能烧小件到创烧出3米多高、通体一色的红花瓶和口径1.08米的铜红釉碗,这都标志着现在色釉的配制技术和空投温的控制技术均达到了极高水平。50年代得以恢复的浙江龙泉窑,不断创新出玲珑青瓷、薄胎青瓷、青瓷釉下彩以及“青白结合”、“青瓷堆花”、“青瓷堆花”、“青瓷堆花”、“青釉开光”等400余种新品,其釉色宛美

8、玉,呈现柿青、浅青、月白等各种色彩。杭州在80年代烧制成功南宋官窑瓷,进而研制出异光变色釉、雪花釉等新釉色。更有甚者,南宋官窑青瓷工艺在广州开花结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