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

ID:55747433

大小:442.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6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_第1页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_第2页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_第3页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曾侯残钟铭文考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江汉考古2014.4/总第133期曾侯残钟铭文考释曹锦炎(浙江杭州310058)编者按:曹锦炎先生对北京收藏家梁氏庋藏青铜残钟铭文的考释可与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舆墓)所出编钟铭文合观。本文在残钟照片基础上作出摹本、录出钟铭释文,考释详细,颇便利用,现征得曹先生首肯与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舆墓)简报同期发表,供学界参考。中图分类号:K871.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0327(2014)04-0070—04北京收藏家梁氏庋藏有一件大型青铜钟论,“与申邻近的曾国,可能是西周早中期周王残片,上有铭文数十字,嘱予为之释文。今作室在江汉流域所封的姬

2、姓之国,到西周晚期已小考,以求正于梁先生及同好。经强大起来了。”“这个看法,已为2011年上半此钟为残片,现存左下侧鼓部。从现存残年在随州叶家山发现的西周曾侯墓地所证实。片情况看,属于大型编钟之一件,时代约为春发掘证明,早在西周早期,曾国已经称“侯”,国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铭文现存7行共34字(图都就在随州t21o而从此残钟的文字书体来看,一、二)。从铭文分析,应该是正、背两面皆铸与1978年于随县(今随州)擂鼓墩发现的战国有文字,合成全铭。下面先按原行款写出释文,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特别是再作考证。编钟铭文尤为相近“。因此,结合下面铭

3、文所⋯⋯[曾]述,推测作器者应为曾侯乙前后的某个曾侯侯感(臧)武,(也不排除是曾侯乙的可能性),时代下限不晚偎(畏)蔼(忌)弘(恭)矗(寅)斋至战国中期。可惜残钟铭文未记载下这位曾桀(盟);伐武之表,侯的名字。怀燮四旁(方)。余臧,构形原篆从“臧”(即“戕”字异体)从瓤申)圈(服)楚成,整“心”,为繁体。戕,读为“臧”。臧,善,好。《说复曾疆。择悻文》:“臧,善也。”《书·同命》:“发号施令,罔有吉金,自酢(作)宗不臧。”《论衡·自纪》:“文德不丰,非吾所臧。”[彝]._⋯·武,勇猛,《诗·郑风·羔裘》:“羔裘豹饰,孔武其中首、末两行方括号中文字

4、据文义所补。有力。”臧武,勇武之意。虢季子白盘:“舳(臧)曾侯臧武“曾侯”之曾,从下面铭文分析武于戎工”;配儿钩罐:“孰(熟)戕(臧)于戎攻推测补上。曾,国名。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唐又(且)武”,意思相同。此句为器主曾侯自诩湖北的随枣走廊和河南的南阳盆地相继出土勇猛善武。了一批曾国青铜器。湖北省博物馆的学者首畏泰弘寅斋盟恨,“畏”字繁构。《说文》:先指出:“湖北过去发现的这些曾国铜器,证明“畏,恶也。从由,虎省。鬼头而虎爪,可畏也。”在湖北境内确有一个曾国存在”,并进一步推本义为害怕,引申为畏忌、敬畏,有所顾忌。《左作者:曹锦炎,浙江大学历史

5、文化遗产研究院。70骄美而伐武兮。”朱熹集注:“伐武,自夸其武余瓣嘲楚成余,第一人称。勰,即“绅”字也。”表,标准,仪范。《苟子·天论》:“水行者异构,铭文中用为“申国”之“申”,同样见于随表深。”杨惊注:“表,标准也。”《礼记·表记》: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也是指申国。“仁者,天下之表也。”“表”字用法同。《左传·昭公十三年》:“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怀燮四方怀,安抚,怀柔。《礼记·中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庸》:“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孔颖达疏:“怀,安蔡,而皆复之,礼也。”据此,申国灭亡后似曾复抚也。”《吕氏春气·音

6、律》:“以怀远方。”高诱国。申国与曾国邻近,两钟铭文的“申”皆当是注:“怀,柔也。”毛公鼎“率怀不廷方”、速盘“方指复国后的申国而言。网,构形从“圃”从怀不廷”(《近出二编》939),“怀”字用法同。“服”,双声字,当为“服”字异体。《说文》:“服,燮,《说文》谓“和也。”《书·洪范》:“强弗友刚用也。”引申为服事、服从之意。《左传·成公克,燮友柔克。”孔传:“燮,和也。”《书·顾命十八年》:“逞奸而携服”,杨伯峻注:“携服,使下》:“燮和天下。”是“怀”、“燮”亦同义连言。四本来服楚之国因而携贰。”旁,读为“四方”,指四方之诸侯国,也泛指天下。

7、楚,指楚国。成,休战讲和,调解使和。“成”杜预《春秋序》:“达四方之志。”孔颖达疏:“(诸字用法《左传》习见,如《隐公元年》:“惠公之季侯)国在四表,故言四方。”“四方”一词文献常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九月,及宋见,《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人盟于宿,始通也。”杨伯峻注:“成,解怨结好《史记·天官书》:“奄有四方,子孙蕃昌。”《史也,今言媾和。”又,《隐公八年》:“冬,齐侯使来记·鲁周公世家》:“命于帝庭,敷佑四方。”师告成三国。”杨伯峻注:“谓以宋、卫与郑讲和事询簋:“临保我罩(厥)周雩(与)四方。”所指相来告。”n。

8、-可以参看。同。“申服”、“楚成”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前者按“燮”字过去一般训为“和”,义为调和、是申国服从于己,显然是申国屈服;后者是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