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

ID:55749253

大小:393.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6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1页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2页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3页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0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陈亚玲胡爱丽2(1.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兰州73000;2.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兰州730000)提要:在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幸福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幸福的终极目标。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当代人们如何追求幸福及实现中国梦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关键词:马克思;幸福观;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2、003—3637(2014)04-0030—04人生的目标就是幸福,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生产从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说明了人生的快乐。伊壁鸠鲁的思想生活的价值取向之一,也是全人类的共性认识。马克思的幸福不仅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而且也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观克服了传统哲学在幸福理解方面的不足与缺陷,为人们正确的方法内核。地理解、追求并享受幸福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即将建成小康社爱尔维修认为,人要认识自己,得到幸福,就必须自爱。对会的过程中,深刻把握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进而探索并于什么是自爱,他说:“

3、人是能够感觉肉体的痛苦和快乐的,因践行马克思幸福观的有效途径,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享受幸此,他逃避前者,寻求后者。就是这种逃避和寻求,我称之为自福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爱。”爱尔维修在“自爱”的基础上宣扬了一种极端利己主义一、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来源的伦理思想。但是,爱尔维修打着“爱自己”、“爱自己甚于爱早期的马克思幸福观,主要受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和理性别人”的旗帜,反对基督教所宣扬的“爱上帝”、“爱人如爱己”主义幸福观的影响。马克思通过吸收、反思西方感性主义幸福的教义,在当时所起的巨大历史功绩是不可

4、磨灭的]。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幸福观。边沁认为人类一切行为的目的是求乐避苦、趋利避害,人们不通过梳理这两大流派的幸福观,可以使我们更为透彻地把握马仅本能地趋向于求乐避苦,而且人们的义务就是去做能使他们快克思的幸福观。乐的事。善就是快乐,或者快乐的原因。只要是与一个人的功利(一)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或者利益一致的事物,即为有助于增加组成该共同体的各个个人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观贬低理性的作用,主要强调人的自然的幸福总量的事物。这样,快乐和幸福就有了必然的联系。边沁欲望,认为人的感性生活

5、是其幸福的来源,着眼于感官和感觉将幸福定义为快乐,把人的善也局限于决乐,这是边沁思想的历史层面上自我体验的快乐与幸福。对此,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局限。但是,只要我们明白了边沁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会认识到他爱尔维修及边沁等,基于不同“幸福”的要素条件,阐述了各自的幸福观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了比较积极的作用。的幸福观。(二)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德谟克利特根据原子论的灵魂学说,提出了幸福的来源问西方理性主义幸福观主要强调理性的作用,认为追求感性题。他认为:“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的享受是对幸

6、福的亵渎,主张抑制人的欲望而追求道德的完善居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0”对于什么是幸福?德谟克利特或精神上的幸福。代表人物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不是“追求一切种类的幸福,应该只追求康德等。高尚的快乐”。他所说的快乐指的是肉体快乐和精神快乐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伦理命题,认为一个人的结合。对于“如何才能得到幸福”的问题,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只要充分地认识到关于自己的一切,就能使自己免除灾难,得他的“节制论”。由于节制能“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更加到幸福。他反对人的各种物质享受,

7、提倡灵魂的不朽与安乐。强”,因而人们为了自己的幸福,必须要节制自己的行为。他认为,人要获得幸福,必须摒弃一切肉体的欲望与物质上的这是古希腊传统的“中庸之道”思想在他的幸福论中的体现。享受。苏格拉底把人的物质欲望从人的幸福中排除掉,目的是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享受幸福。对于为了给他的神的知识扫清道路。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他说:“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目标时,并不柏拉图在继承亚里士多德“精神幸福”思想的基础上提是指放荡者的快乐或肉体之乐⋯⋯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出:“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的真幸福。”他

8、认为人的肉体及感官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_4可见,他的快乐的标准包括两快乐是暂时和低级的,以排斥和反对的态度对待快乐的问题,方面的内容:一是“身体的无痛苦”;二是“灵魂的不受干扰”。并且否认快乐与幸福的关系,否认人的感官欲望的真实性,要马克思主义哲学31求人们放弃现世的一切物质利益与感官欲望,把一切希望寄予(二)幸福之合——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理念世界”。因而,走上了一条禁欲主义的“清心寡欲”式的马克思指出:“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并不存在人的幸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