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

ID:5575779

大小:4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19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_第1页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_第2页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_第3页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_第4页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陈世举周凯(贵州省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省大方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摘要:通过对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毕节地区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加畜牧产业的投入,加强品种改良,提高科技水平,健全服务体系,组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WTO规则和国际通行做法,完善管理体制,建立自由流通和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生猪产业发展对策  毕节地区畜牧养殖业资源十分丰富,是贵州省畜牧生产大区,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格局,成为

2、我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毕节地区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区草地资源逐步得到有效的利用,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对我区大农业生态系统及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1、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毕节地区畜牧业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观念,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

3、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依托资源,加强畜牧8项目科技、基础建设、品种改良和防疫保障“四项工程”建设,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优化畜种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高畜产品质量,加大创造地方品牌的力度,加快具有山区特色的地方名特畜产品的开发,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1 生猪生产持续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部门资料,2009年全区存栏生猪313.11万头,与1978年相比较,存栏增长29.42%。2009年出栏肥猪270.54万头,与1978年相比,增长4.56倍。全区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03052万元,占农

4、业总产值的47.57%,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2 肥猪出栏率显著提高。1978年肥猪出栏率为45.61%,2009年肥猪出栏率为64.46%,比1978年提高18.85个百分点,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84.88%,比1978年降低个8.92百分点。  1.3肥猪品质得到提高。我区1978年开始推广猪人工输配技术,2009年全区设猪人工授精点312个,猪人工授精数135300头,猪群品质得到显著提高。据测定,肉猪个体产肉量由1978年平均89.61公斤提高到2009年的96.

5、26公斤,增长7.42%。  1.4 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毕节地区有四个省级优质生猪基地县,建有生猪养殖小区44个,进入小区从事规模生产农户达5444户,全区发展规模养殖场27268户。五个县市为全区无规定动物疫区病项目实施县。毕节地区有较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力量雄厚,地、县(市)设立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网络延伸至乡镇及村,拥有一支懂技术,善管理的畜牧兽医科技队伍。全区已初步形成良种繁殖、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技术培训四大服务体系,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1.5 草地饲料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我区

6、1981年开始推广人工种草技术,1986-2004年累计种草119.62万亩,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种草养畜的经验。1.6 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全区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畜牧专业村和养殖户,2009年底,全区投资发展畜牧专业村66个,发展养殖专业户5444户;二是种草养畜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全区启动种草养畜基地21个,有力地促进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三是组建成地、县畜牧生产龙头企业,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提高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四是各类示范点初见成效,全区兴办示范

7、点137个,其中地级8个,县级31个,乡镇级98个,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2、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  2.1“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为畜牧业的发展开辟新途径:近年来种植业逐步改变传统“粮、经”二元结构,建立新型“粮、饲、经”三元种植结构。一是粮草间作技术,据大方县测定,亩产红三叶牧草4513公斤,主粮基本不减产;二是每年利用冬闲土种植饲用绿肥,每年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2008年全区利用绿肥生产优质草粉4.45万吨;三是种植高蛋白玉米及高杆菠菜。82.2农业资源优势:我区农作物资源丰富,尤其实施百万亩马

8、铃薯工程,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生猪生产提供了大量的饲料资源。  2.3劳动力资源优势: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剩余劳动力近100万人,发展草食畜牧业能使农村潜在资源优势向现实商品经济优势的转化,而且可促进全区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畜产品生产成本低是我区畜产品的一大优势。  2.4科技优势:在牲畜改良技术上我区处于贵州领先地位,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