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新课标命题趋势.doc

近年新课标命题趋势.doc

ID:55759047

大小:2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6

近年新课标命题趋势.doc_第1页
近年新课标命题趋势.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近年新课标命题趋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年新课标试卷分析及预测高二组孟凡萍近三年试题分析:总体趋势平稳,试卷结构没有变化,形势稳定。个别题进行了微调,难度有升有降,整体难度不大。现代文阅读题一改连续多年的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为自然科学类文本阅读,这一变化对于习惯了社科类文本阅读的考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各题及选项的设置体现了近三年新课标高考命题由易到难的原则,答案和文章的对应点也体现了由前到后,先局部后整体的循序渐进原则。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传统的人物传记是近年新课标卷高考命题的必选材料,2010年选取了《明史》中的《花云传》,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

2、灌传》,而2012年依然在《宋史》中选材,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对于问题设置没有变化,依然考查文言实词、性格判定、细节辨别、文言翻译。诗歌鉴赏题型有所变化,命题走向综合性。特别是2012年的宋词晏几道的《思远人》,第一问着重考查了诗歌的情感和作用,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于诗词内容的理解,问法上异于常规,由以往的情感、手法、意境、作用考查转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有所增加,目的在于打击以往的诗歌鉴赏套路化,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读懂古诗词。名句默写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难度有所降低,所填空中不多易写错的字词,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

3、思。 两篇大阅读始终遵循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试题设置没有变化。小说选材难度有所降低。2010年莫泊桑的《保护人》,2011年林海音的《血的故事》,2012年老舍的《马裤先生》。相比之下,实用类文本阅读难度稍大,但因为考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所以总体上难度不大。语言运用题依然保持了成语、语病、句子衔接、仿写等基本题型。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16题,相对较难。这是一个新的题型,其本质是变换句式,使得上下文连贯通达,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不会多大。本题赋分由多年的5分变为6分。作文为新材料作文,近年来没有变化。

4、无论是2010年的“罗森塔尔效应”,还是2011年的“中国腾飞”大都采用了两段论的形式,2012课标卷高考作文在材料上则材料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命题形式,改变了以往的两段式命题。2012年课标卷的作文迫于去年网上评论的责难走向平和。作文明显回避热点,题目不再像2011年作文那样紧贴时政,让学生无从入手,相比之下,2012作文较为平和,不会在审题上为难考生,大都有话可说。2013年试题预测:新课标试卷经过几年的修正已经比较平和,趋于成熟。预计2013年在试卷结构上仍不会有什么变动。试题难度整体趋平。文言文应该还会在正史中选取素材,将教材中

5、的知识内容融合其中。古代诗歌的选材不会考查名家名篇,一方面,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另一方面,更加重视的是能力的考查。选做的人物传记题当中的探究题会关注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体现新课程的人文关怀。作文仍然会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弘扬时代正气,关注现实生活,彰显精神素养,体现价值引领。2013年备考方向:1.识记知识,落实基础。“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写。2.全面学习,不漏盲点。新课改以来的命题中,首次在现代文阅读中将社会科学类文

6、章变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目的在于强化说明文的教学。一个时期以来,高中师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了“考什么讲什么,考什么学什么”的策略,对于语文课本中的说明文、诗歌、演讲词等不够重视,这一变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3.扎实学习,突破“公式”。语文是没有公式的学科,通过语文学习重在培养自我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传统语文学习中,许多老师针对诗歌鉴赏和语言运用总结出了所谓的“意境分析型”、“手法鉴赏型”、“整散句互换”、“长短句互换”等的方法,考场上大多考生按照方法套作,2012年的诗歌鉴赏命题和语言运用第16题是对这些方法的突破,让学生真正走

7、入文本,全面理解。4.加强阅读,提高能力。2012年几乎所有的作文命题都体现了辩证思维,要求考生具有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写出具有思想,拥有文采,展示才华的优秀作文。这就要求师生不能以语文课本打天下,而要把语文课本作为基础,不断向外辐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拥有卓越的才华,形成独立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