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

ID:55763575

大小:4.81 MB

页数:45页

时间:2020-06-06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_第1页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_第2页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_第3页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_第4页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河北版复习-专题11 文言文阅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阅读专题11中考考点定位1.实词解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虚词解释、辨析——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断句及句子翻译——给文言句子断句;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文意理解及概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5.写作技巧分析——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研中河北究河北特色分析—揭秘河北真题(2016·河北,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邵民瞻①为东坡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③,东坡倾囊④仅能偿⑤之。卜⑥吉

2、日入新第⑦,既得日⑧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⑨听之,曰:“异哉,何其⑩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⑪,见东坡,泣自若⑫。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⑬,遂举以售诸⑭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⑮宁⑯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⑰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⑱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⑲,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⑳迎母还旧第,竟不索㉑其直㉒。①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

3、: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⑤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⑨徙倚:走过去斜靠着。⑩何其:多么。⑪老妪:老妇。⑫自若:依然如故。⑬不肖:不成材。⑭诸:相当于“之于”。⑮诀别:分别。⑯宁:难道。⑰徐:慢慢地。⑱售:这里是“买”的意思。⑲券:契据。⑳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1)闻妇人哭声极哀闻:___________________(2)东坡亦为怆然怆然:_________________(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即:___________________(4)竟不索其直竟:________

4、___________•••••考点解读本题考查词语解释,此考点每年必考。所考查词语大都能在所学文言文中找到对应的解释。“闻”与《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中“闻”意思相同;“怆然”与《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中“怆然”意思相同,且“怆”与《小石潭记》“悄怆幽邃”中“怆”意思相同;“即”与《桃花源记》“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中“即”意思相同;“竟”与《周处》“竟杀蛟而出”中“竟”意思相同。竟然听到(听见)悲伤(忧伤)的样子立即(马上)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考点解读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即句间停顿。9.把下列句

5、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考点解读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尽可能做到直译,即字字对译,尤其是关键词解释要精准。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考点解读本题考查文意的概括,作答时要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参考答案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考点解读本题属于迁移式比较阅读,审读“夜与邵步月”一句可知,应提取《记承天寺夜游》中关于“夜游”的句子。参考答案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

6、在庭院中一起散步。示例二:相与步于中庭。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合梳整考点理考点一实词解释考点二断句考点三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考点四句子翻译考点五文意理解及概括考点六拓展迁移中考考点梳理2017年河北中考文言文阅读文本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已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7、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选文有改动)【注释】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