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的黑帐篷.docx

迁移的黑帐篷.docx

ID:55776913

大小:17.68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6-06

迁移的黑帐篷.docx_第1页
资源描述:

《迁移的黑帐篷.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迁移的黑帐篷作者:意娜

2、发表时间:2014.11.10刊发于总2084期《中国经营报》[境界]版   帐篷是藏区游牧民族的视觉符号。黑色的牦牛毛编织的帐篷,在凛冽的高原就是生命的暖房,是疲惫行者的天堂,也是牧民的家。  在藏区,帐篷的类型太多了,光是帐篷就说不完。牛毛黑帐篷,羊毛白帐篷,厚布花帐篷,布帐篷,不能移动的巨型帐篷,给达官贵人的官帐,给僧人的神圣僧帐,还有在节日布满整个草原,有着各种创新的帐篷城。当我们描述藏族文化的时候,这个特别但又异常丰富的文化形态总是提供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并列词语。整个游牧的文化史都驮在牛背上,写在帐篷里,尤其要提黑帐篷。  帐篷之所以可以移动,与牧民需要不断转

3、场放牧有关。给草原休养生息的时间是人和草原延续几千年的一种默契。听说在过去草场还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曾经有牧人一年能够转场三四十次之多。但虽然草原广袤无垠,牧民帐篷也不是说搭就搭的。一个朋友给我讲,通常他家在头一天就会选好第二天要搭帐篷的地方,并且举行简单的仪式,点燃柏枝煨桑,同时把由金粉、银粉、铜粉、玛瑙、绿松石组成的八宝粉撒在四周。原因则是向天地告知自己将要暂时占用此地并上交“租金”。在选择具体位置的时候,既要选平地,近水源的地方,但又不能把帐篷搭在泉眼和神山之间,因为如果切断了泉眼和山神之间的通路,将会招来大祸。  对于一个以口头传播为主要文化传承方式的游牧民族来说,历史总是古老神秘又

4、随意的。黑帐篷的历史并没有人说得准确,只是从材质考虑,倘若追溯人类编织的历史和藏地豢养黑牦牛的历史,那也是数千年了。但牧人们说,很久很久以前,牧人是撑开一张完整的牛皮,中间用棍子撑起,就像美洲原住民的圆锥形帐篷一样;后来人口多了,一张牛皮住不下,就发展出了几张牛皮缝起来像蒙古包形状的大一些的帐篷;再后来,人们会纺线和编织了,就有了现在的牛毛帐篷。  在藏区修建房屋的时候,人们发现了一种与内地非常不同的建造顺序:先打地基,然后开始砌墙,之后立柱子,再搭横梁,最后铺屋顶。建好的房屋再看墙体和窗框,都是下宽上窄。但如果看看黑帐篷的搭建,一切就都说得通了。黑帐篷的搭建过程是程式化的,先把帐体铺好,然

5、后在地上钉木橛,再用柱子把帐篷的横梁顶起来就成了,在帐体几片织物之间的交接处留着可以透光的天窗。所以即使到后来藏族人更多地修建土石或者木石的房屋,里面都有深深的黑帐篷原型痕迹。与其说藏区的人们在修建跟别处一样的房屋,倒像是他们在用土和石搭建不能移动的帐篷。  今年夏天,我到青海玉树,见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黑牦牛毛帐篷。帐篷有多大?如果是告诉藏族人,只需告诉他帐篷里有九个天窗,听者就会明白并且“啊啧啧”惊叹了。建造者说,帐篷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由十根立柱支撑。这是复原自当地流传的《格萨尔》史诗中像雪山一样雄伟的“龙宫蓝羽九扇天窗”的议事大帐篷。  在帐篷里,我坐在一位当地年轻的文化学者旁边。他对

6、我说,黑帐篷总有一天会从生活中消失的。他还说:“如果失去了帐篷,草原就会寂寞;如果失去了神灵,人心就会寂寞。小时候牧人告诉我,我们上火生病了就可以向鹏鸟求救;我们出疹生病了就可以向苍龙求救;我们的身体虚弱了就可以向猛虎求救;我们的命运出现坎坷就可以向雄师求救。而今天,是我们将这些神灵抛弃了吗?如果有一天大地病重了又该向谁求救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