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纱灯》的诗情与诗风.pdf

论《红纱灯》的诗情与诗风.pdf

ID:55806493

大小:1.01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3

论《红纱灯》的诗情与诗风.pdf_第1页
论《红纱灯》的诗情与诗风.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红纱灯》的诗情与诗风.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2卷第9期怀化学院学报Vo1.32.NO.92013年9月JOURNALOFHUAlHUAUNlVERSlTYSep.2013论《红纱灯》的诗情与诗风刊、魏(铁道警察学院政治理论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冯乃超诗集《红纱灯》的诗情与诗艺可以借用他自己的两句诗来概括:“里面蕴藏着雄辩的苦痛”,是“带着宿命的幽暗残酷的沉吟”。关键词:《红纱灯》;诗人;象征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6;120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9—0069—02OntheRedSilkLa

2、mpPoetryandPoeticStyleSUNWei(RailwayPoliceCollege.Zhengzlu~“,Henan450001)Abstract:ThepoetryofFeRedSilkLamppoetryandpoetrycanborrowhispoemtOSLImmarize:“whichbearseloquentpain”,“withthefateofthedarkeruehhoughfully”.Keywords:RedSilkLamp;poet;symbolism冯乃超,这位创造社

3、推出的象征主义诗人,比起象征派成了无声的幽深之美,给人留以余香与回味。在沈从文的笔的其他作家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等,他创作的鼎盛期来下,“美丽总是令人忧愁的”‘,在冯乃超的诗中,忧愁也得晚又去得快——前后不过一年,但他的《红纱灯》却以迷是美丽的,且是一种东方的忧郁的静的美。人的艺术光彩,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冯乃超的“宿命的幽暗”情绪在其具有“尚古”情趣的《红纱灯》全集共分“哀唱集”、“幻窗”、“死的摇篮诗歌中也有体现。从“古月”、“古伽蓝”、“占渡头”到“占曲”、“红纱灯”、“凋残的蔷薇”、“古瓶集”和“礼拜

4、Et”八瓶”,都显露着历史的宿命。面对现实,诗人“忧郁的情绪辑,收诗43首,从头到尾反复咏叹着苦痛的缠绵,缠绵的涂抹在湖水的白练的水面上”(《月光下》),“苦恼的阴云罩悲哀.给人的似乎只是“Mo—no—to—ny”的情调,诗人在着寂灭的欢忻”(《幻影》)。或许从怀古中,诗人可以得到一《红纱灯·序》中自称自己创造的是“畸形的小生命”。诗集丝慰藉,然而“万古的飞翔/沉沦——”(《消沉的古伽蓝》),的开篇便笼罩着无声的苦痛、宿命的幽暗:“哀哀哭泣的夜“破琴的古调——琮琮”(《现在》),“庄严的历史的光彩/映照雨/淋

5、漓尽致的泪水/洗尽现实的哀愁,洗尽痛伤的心瘁”,“青倒塌的寂寥的楼台”(《夜》)。辉煌的古代毕竟已经无可挽回春是瓶里的残花/爱情是黄昏的云霞/幸福是沉醉的春风/苦恼地失去,美好的先年终归是“死了的先年”。“苍黄的古月”是人生的栖家”,“一切都是毁灭,勿论命达与命瘦”(《哀唱》)与“日暮的我心”(《苍黄的古月》)的对照,显示了历史的这真是生命的哀唱!在诗人的眼中,青春、爱情、富贵、荣宿命与个人宿命相融,《古瓶咏》是这种相融的典型之作华都是过眼烟云,苦恼是无声的,幽暗的宿命是不可抗拒的,这是无声的叹息与幽怨。诗人

6、不甘于沉迷苦痛之中,诗金色的古瓶人需要解脱。于是诗人要借酒浇愁,“青色的酒/青色的愁/盈盖满了尘埃盈地满盅,烧烂我心胸”(《酒歌》)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金泥半剥蚀(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尽管如此,诗人仍在染上了黯淡的悲哀挣扎着,雄辩着,虽然是“残花”,但仍希望其“再开”。“残花呦你为何不再开”,“我愿看你苍白的花开,我愿看你病朱色的古梦弱的花开”(《我愿看你苍白的花开》)。雨水洗不尽哀愁,青消沉岁月之中酒浇不灭青愁,诗人尚能“纺你的忧郁,我为你织成缥致的霓黄铜的夕照裳,摘你的泪珠我为你串成精致的

7、胸饰”(《月光下》)。悲哀阑如寥落的行客既然挥之不去,就让其“衣了霓裳轻轻跳舞在广阔的厅间”(《悲哀》)。“泡露的孤寂摇曳在黄昏迤逦的春天”“玲珑的花金色的古瓶瓣消灭在泥土中”(《好象》),一切都有些无奈,现实是幽暗盖满了尘埃的,诗人情愿“屏息地在幽明之中任情地亲着哀愁底嘴吻”诗人的心隈蔓着银屑的苍苔(《梦》);为了“追求柔魅的死底陶醉”情愿“扑向残烛的焰“金色的古瓶”或许是诗人心目中个体生命辉煌的过去,心”。住冯乃超的诗歌中,苦闷与忧郁情绪无声地相互交织,或许是辉煌的古典文明、古代历史,但它都无法逃避历史的

8、静默与雄辩互为渗透。这“无声的太息”“残酷的低沉”构风尘而“金泥半剥蚀”,意识到这幽暗的历史宿命,诗人的收稿日期:2013—07—03作者简介:孙魏(1983一),男,河南襄城人,铁道警察学院助教,博士生,从事文史哲方面的研究。·7O·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9月心也与之俱老。然而“诗人毕竟不是一株草,还是社会里的在一起,死亡具有超凡脱俗的诗意。同波德莱尔与李金发相一个人”(鲁迅语)诗人生活在一定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