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碱合并代酸.ppt

呼碱合并代酸.ppt

ID:55820886

大小:98.5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6-08

呼碱合并代酸.ppt_第1页
呼碱合并代酸.ppt_第2页
呼碱合并代酸.ppt_第3页
呼碱合并代酸.ppt_第4页
呼碱合并代酸.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呼碱合并代酸.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酸碱平衡紊乱张文源呼吸机管理小组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的来源1、挥发酸糖、脂肪、蛋白质在分解代谢中,氧化的最终产物CO2,CO2与水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可释出H+、也可以形成气体CO2,从肺中排出称为挥发酸。CO2+H2O↔H2CO3↔H++HCO3-2、固定酸这类酸性物质不能变成气体由肺排出,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又称非挥发酸。包括蛋白质代谢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生成的甘油酸、丙酮酸和乳酸;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乙酸等。碱的来源体内碱的来源主要来自食物,特别是蔬菜、瓜果中所含的有机酸盐,如柠檬酸盐、苹果酸盐和草酸盐等。酸碱平衡的调节机体对酸碱度的调节

2、主要通过体液的缓冲以及肺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来维持。缓冲系统肺主要三部分组成肾(一)血液系统的调节当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时,通过缓冲对变为弱酸或弱碱..迅速作用不持久.碳酸氢盐缓冲系统(H2CO3--HCO3-)磷酸盐缓冲系统(H2PO4--HPO4-)血浆蛋白缓冲系统(HPr-Pr-)血红蛋白缓冲系统(HHb-Hb-)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HHbO2-Hb0-)(二)肺在酸碱平衡中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改变CO2的排出量来调节血浆碳酸(挥发酸)浓度,使血浆中HCO3-与H2CO3比值接近正常,以保持pH相对恒定。调节效能大,也迅速,通过改变肺泡通气来控制血浆H

3、2CO3浓度的高低。(三)组织细胞在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来实现。如H+-K+、H+-Na+、Na+-K+、Cl--HCO3-。缓冲作用比细胞外液强,可引起血K+浓度的改变。肾在酸碱平衡的调节肾主要是调节固定酸,通过排酸保碱的作用来维持HCO3-浓度,调节pH值使之相对恒定。作用发挥慢效率高,作用持久,对排出非挥发酸及保留NaHCO3有重要作用。代偿调节的特点肺快肾慢:代偿有极限:单纯呼吸功能障碍肾代偿极限为HCO3-不超过40mmol/L或BE不超过15mmol/L.代酸时肺代偿极限为PaCO215~20.代偿不会过渡:代酸时,不可能单靠肺代

4、偿而出现呼碱;呼酸时不会因为代偿出现代碱.常用检测指标PHPaCO2碳酸氢根(HCO3-)剩余碱(BE)阴离子间隙(AG)缓冲碱(BB)(一)pH正常值:7.35-7.45临床意义:反映体内呼吸和代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值过高、低均影响机体生物活性(酶系统、离子转运、细胞代谢功能等)正常值以外,表明失代偿允许最大病理改变范围:6.80-7.80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概念:是物理溶解于血浆中CO2分子产生的张力。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意义: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反映肺泡通气的效果PaCO2>45mmHg,表示通气不

5、足CO2潴留,原发病是呼酸,继发性是代碱代偿PaCO2<35mmHg,表示通气过度,原发呼碱或继发代酸代偿。碳酸氢根(HCO3-)实际碳酸氢根(AB)标准碳酸氢根(SB)实际碳酸氢根(AB)是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在实际PaCO2、体温、SaO2下从血浆中测得的HCO3-浓度。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的影响。如:PaCO2增加,HCO3-也稍有增加。正常值:22-27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概念:全血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7。C,PaCO2为40mmHg、血氧饱和度100%(呼吸因素完全正常时)测得血浆HCO3-的含量。SB:不受呼吸的影响,是判断代谢因素的

6、指标正常值:22-27mmol/L、平均24mmHg。AB与SB正常人AB=SBAB=SB,AB与SB均低,代酸。AB=SB,AB与SB均高,代碱。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若SB正常,当AB>SB,CO2滞留,见于呼酸;当AB

7、G)AG=UC-UA=Na+-(HCO3-+Cl-)反应未测定阳离子(UC)和未测定阴离子(UA)之差AG升高的最常见的原因:乳酸根、丙酮酸根、磷酸根和硫酸根等未测定阴离子过多UA在体内堆积,必定要取代HCO3-,使HCO3-下降,称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AG正常范围8-16mmol/LAG>16mmol/L。应考虑高AG代酸存在。缓冲碱(BB)全血内所有缓冲系阴离子浓度的总和。以氧饱和的全血在标准状态下测定。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代酸时BB减少,代碱时BB增加。正常值45-52mmol/L(平均值为48mmol/L)单纯酸碱平衡紊乱分类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

8、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酸碱失衡的判断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根据pH或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