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doc

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doc

ID:55834124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doc_第1页
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攀比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小学阶段的孩子表现的欲望都很强,都具有与人“比”的欲望,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孩子,家庭条件相对而言比较好,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更大。孩子们在攀比的时候,最典型的理论就是“别人都有,所以我也应该有”。因此,别人买了新书包,我该有;别人买了名牌服装,我也应该有;别人有了新式玩具,我更应该有。    这种攀比至少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影响:①分散精力,影响孩子的学习;②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③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④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我在教育学生形成不攀比时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2、   一、鼓励学生自己和自己比鼓励小学生自己与自己进行比较。要引导学生拿自己的过去和现在比,在比较中,孩子会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原来不会的拼音现在都会了,原来不认识的字现在都认识了,原来不会骑自行车现在也会了。在攀比过程中,关键不在于别人怎样,而在于自己怎么样,即在昨天、今天、明天的背景上,找准自己的最佳坐标,在不断超越自己现有状况的基础上与自己比。这些比较都可以获得进步,孩子的自信心也会有所增强。    二、家校配合,统一评价标准在一年级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了每一位家长,不给孩子购买过于华丽的服装或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对孩子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学习、读书以及好

3、习惯的培养上,不要把孩子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简单大方就是最美的。    三、故事教育,榜样引导小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因此,以故事来教育学生,是迎合他们的心理需要,同时富有趣味,无形中让学生从故事中人物角色的行为与思想中受到教育,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冲突,进而以此人物为对照,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消除攀比心理。另外,我在网上搜索了几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故事,推荐给学生们看,教育学生自己也成为那样的“名牌少年”。    四、班会活动,寓教于乐班队会是少年儿童的活动阵地,利用班队会进行教育的好处是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

4、中受到教育。例如,我班曾开展过《我的压岁钱》,《培养节约好习惯》等主题中队会,效果较好。同时,我们班主任也要注重语文和思品等学科方面的渗透。    五、个别谈话辅导         如果班里总有个别孩子有攀比现象,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其单独了解情况,并深入了解造成他攀比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比如说,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而孩子很从众;还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是因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5、 总之,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很重要,一旦发现有这种攀比之风出现,一定要及时制止,否则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