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语文 你真的读懂 老计 了 作文素材.doc

2013高三语文 你真的读懂 老计 了 作文素材.doc

ID:55835986

大小:189.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2013高三语文 你真的读懂 老计 了 作文素材.doc_第1页
2013高三语文 你真的读懂 老计 了 作文素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3高三语文 你真的读懂 老计 了 作文素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真的读懂“老计”了?  记得语文考试当天考生们出来的时候,他们似乎对考试充满了信心,感觉题目不难,尤其是作文,大多数考生感觉良好。我甚感欣慰。后来看到了作文题,心中有点犯嘀咕,这题目看着容易,其实并不太好写。  看上去这个材料的包容性很强,但由于是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对于学生开掘内涵和拓展素材具有天然的限制作用,也就是说,想要写好文章,就必须能够对材料有足够清晰和深刻的把握,否则就必定会写得似是而非,鹿马难辨,其结果拿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悲催”。  考生第一感觉好写是因为这是一则典型的“好人好事”,而且这个好人的典

2、型特点是长时间地坚守自己的职责,因而“坚守”“责任”这类学生很熟悉的立意自然成为学生作文的首选方向。可以想见司马迁等历史伟人或者感动过中国的那些好人们又“寝食难安”了,不过每年六月他们都会被广大学子提及数万次,可能也都习惯了吧。  不少考生是这样构思的,第一段先引述材料,把老计同志的精神概括为“坚守”,完成立论。第二段就这样写:“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像老计这样拥有坚守精神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第三段写司马迁九死不悔,第四段写苏武百转千回,第五段写文天祥视死如归。第六段回扣一下第一段,号召大家好好学习,继承

3、先辈的遗志。  这思路挺清楚吧,事实上这样写的同学大有人在。可是如果真是这样写,你就真的“悲催”了。  ——你想想,就这么把老计和司马迁凑合在一起,感觉不别扭吗?  ——不别扭!我们老师说了,就是要从材料里面提取个话题词,然后找同类的人物写。  ——是啊,作文基本构思是这样的,可老师们也说了啊,要找“同类”的人啊,司马迁和老计是同类的人吗?  ——怎么不同类?他们都是具有坚守精神的人啊。  ——是啊,他们都坚守了,可他们坚守的内涵一样吗?  ——内涵?是什么?  ——……  我们可以假想上述对话的存在。其实有上述

4、构思的学生一定不会去思考什么叫做内涵的。北京考题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从来都是非常重视,今年的考题尤其如此,如果学生缺乏对老计精神世界的深层次理解,仅仅是从外在行为的相似性去寻找可以类比的人物,其结果就是看似与题相关,实则文不对题,其结果怎一个“悲催”了得!  倘若真要把老计和司马迁联系在一起写他们的坚守,也并非绝无可-2-用心爱心专心能,但前提是必须能够找到二者深层次的关联,这就必须首先要深刻地剖析老计行为背后的精神世界。老计坚守的是工作职责,这份坚守源于对工作的尊重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而司马迁更多的是对自我本心

5、的坚守,是一种无形的人生抉择,一种更高层次意义上的人生追求。二者的坚守都包含有追求自我价值的意味。少有考生能够深化到这一层次。换句话说,学生乱用材料的本质在于缺乏对材料的深层次思考,缺乏对人物或者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这些都是一个学生思维品质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就现在的语文教学过程而言,这些品质的培养都显得非常薄弱。大量套路化的、毫无营养的文章充斥考场,无数作文专家、高考培训机构在量产所谓的应试宝典,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怎么可能真正获得思维的成长和锻造呢?  还有一些同学看上去就聪明一些了,他们想到了“最美司机

6、”“最美教师”,这起码在人物特点上是一致的,可是很多学生仅仅是把这些人的事迹罗列一遍,各种伟大而悲壮的词汇用了个遍,可字里行间读不到一点发自内心的感动,更缺乏对这些人的现实社会意义的深刻思考。这样的文章背后有着怎样苍白的心灵!看着这些毫无生命力和人情味儿的文字,真想大哭一场。-2-用心爱心专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