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的(孝泉).doc

读李镇西的(孝泉).doc

ID:55838837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读李镇西的(孝泉).doc_第1页
读李镇西的(孝泉).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读李镇西的(孝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教育名著,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大崎乡泗泊河小学何学平在本学期,按教师专业发展年度学习计划安排,要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看看自己的书架,马上映入我的眼帘是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是我的一位朋友特地从外地邮寄过来给我的生日礼物。打开封面还有他亲笔写的几个醒目的大字: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师!是啊!何为好!何为最好!从走上讲台,我何尝不是口出狂言说这样的话!一直想当好一个让学生满意,让领导赏识,让同事叹服的老师。从教二十多年下来,让我深深感到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一名好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坦白讲我对自己现在的状态也不

2、满意,阅读完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还真是让我这个浮躁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对照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太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

3、育人的责任。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运用的恰当会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我们要纵向地比较,不能横向的比较",意思就是自己用现在和过去比,不能拿现在的自己和别人比,不然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不足,找不到一丝成功的喜悦感.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这也是在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的序言中的经典之句,我很欣慰,自己的想法竟然从教育家的名著中得到了证实。  一边看书,一边不断在梳理自己曾经走过的教育生涯的日日夜夜......记得初为人师的我,有一种执著,懵懂的力量支配着

4、我去完成我的教育使命.疯狂地占用孩子们珍贵的课间时间无尝地为学困生补课.在当时看来,的确收到了浅短的效果,同时也受到了校领导的赏识.现在回顾起孩子的一张张活泼的脸蛋,令我感到很惭愧。小学教育就用得着这么的煞费苦心挤占时间的填鸭式教吗?随着岁月流逝,我也不断地成长,经验告诉我:我们应当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感受!这样你的教育工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教好书,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先要教学生如何做人.这就是我们谈论的德育.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儿童般的纯真,自然而然地表现为纯

5、朴,真诚,自然,率直......我们教师无时无刻都置身与孩子的监督之中,稍有不慎,哪怕表现出的一点点圆滑,世故,敷衍塞责,麻木不仁,玩世不恭都逃不过孩子那一双双明净无邪的眼睛.我们只有平等而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而明天的孩子才知道如何去对待他人.我认为这就是我理解的教育真谛。.从教二十多个年头,觉得累又不见其成效,也有可能是我们小学老师普遍存在的片面教育(我在此没有包括所有的老师,但至少年轻教师是这样的。)那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差生头上了。而忽视了教育的正确方向:“带两头促中间”这是在师范学校里喻老师讲授《教育学》说到的。我们不光要辅导学困生,也要锻造优生,

6、同时还要扶中等生。回顾起来其实自己的教育工作只做了三分之一。虽然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每个阶段受教育的机会只有一次,老师犯下的错误对于孩子来说是终生都无法弥补的。为此我感到失职,后悔不迭……我曾经一度怀疑这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我们身边不是没有优生,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优生的眼睛。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心灵”但愿不是但愿,应该说是一定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用自己宽阔无垠的胸襟与孩子纯真的心灵蹦出火花,照

7、亮孩子们的人生旅途…在曾经讲授的众多的语文课中,默然回首,其实也有一些课让自己心潮澎湃、荡气回肠的时候,遗憾的是当时没有意识的记录下来。¬凭借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所得,在语文教学工作上发现了不少问题,同时这些问题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惑。语文纷繁复杂,所学知识不像其他科目显得系统而连贯,导致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学语文。再加上每篇课文的教学方法、程序一样,使得课堂上显得沉闷乏味。还要受到应试教育的阻扰,我们这些语文教师不得不围绕考试分数这一指挥棒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时往往就重读写而轻听说,自然而然地把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学习,至于距离真正的素质教育就相差甚远了。然而对于知

8、识的传播来说,也不过是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