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

ID:55847908

大小:2.36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20-06-10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_第1页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_第2页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_第3页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_第4页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石化炼化动设备培训班:炼油厂装置关键动设备之泵用机械密封特点及应用杨立民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201109问题的提出经过学习应解决的问题:了解机械密封工作原理及特点?了解离心泵机械密封失效基本原因?能够合理应用离心泵机械密封?(34条)目录1机械密封技术理论1.1机械密封的作用及意义1.2机械密封的基本原理1.3机械密封副的温度和密封环变形1.4机械密封的基本型式2机械密封技术应用2.1炼油厂机械密封应用现状2.2机械密封失效的分析3机械密封选型技术规定*4结论机械密封技术理论1机械密封技术理论1.1机械密封的作用及意义1)影响泵效率、能耗;a.减少泵泄露,提高容积效

2、率:离心泵叶轮口环改为机械密封,泵效率提高3.6%;b.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机械效率:双端面改为单端面,非平衡型改为平衡型等;c.密封辅助系统优化,可以降低功耗:自冲洗改为泵环循环,双端面改为单端面,节省封油系统能耗。2)影响泵组运行可靠性:密封是否泄漏决定泵组的运行周期;3)HSE要求:密封失效造成事故及环境污染。4)据统计石化装置机泵86%采用机械密封,并且机械密封维护占炼油厂机泵维修工作量的50%以上。机械密封技术理论1)典型机械密封机构:1静环2动环3传动销4弹簧5弹簧座6紧定螺钉7传动螺钉8动环o型圈9静环O型圈10防转销11压盖12推环13轴套I、II、III、IV、

3、V、VI为泄露点机械密封技术理论2)机械密封是一种依靠弹性元件对动、静环端面密封副的预紧,和介质压力与弹性元件压力的压紧而达到密封的轴向端面密封装置。3)动、静环作用:是密封面紧密贴合,防止介质泄漏。要求动、静环耐磨性良好,动环可以轴向随动,自动补偿密封面损失,和静环良好贴合;静环具有浮动性,起缓冲作用。4)弹性元件作用:包括弹簧、波纹管、隔膜等,起预紧、补偿和缓冲的作用,始终保持足够的弹性克服动环的惯性、密封圈和传动件的摩擦,保证动环良好追随性和密封副贴合。要求耐腐蚀、耐疲劳。5)密封圈:动静环的密封作用,同时也起到浮动和密封作用。要求耐热、耐冷并能与介质相容。机械密封技术理

4、论6)传动件(传动销、传动环、传动座、传动键、传动凸耳或牙嵌式联结器),起到将轴的转矩传给动环的作用。7)紧固件(紧定螺钉、弹簧座、压盖、组装套、座套),起到动、静环定位、紧固作用。要求轴向定位正确,保证一定弹簧压缩量,保证密封面位置正确、贴合良好。拆装方便、容易就位、可重复利用。与密封圈配合处,安装密封圈处有导向倒角和压缩量。密封腔与轴套配合处可采用硬面涂层。8)防转销:起到防止静环转动和脱出的作用。要求长度足够,防止静环在负压下脱出;定位正确,防止随动环旋转。机械密封技术理论9)机械密封可能泄漏途径:a密封副密封面I处:机械密封失效80-95%由于该原因。要求接触面平行,R

5、a=0.05-0.20μm,平面度<0.9μm。不同介质密封副材料组合合适,注意耐磨损、耐腐蚀,选用合适的几何参数(面积比和宽径比)和性能参数(比压、弹簧载荷)。b静环与压盖的密封圈处泄漏II和动环与轴(或轴套)的密封圈处泄漏III:值得注意问题是动环和密封圈处密封性和追随性应保证,防止水垢、结焦、结晶、反应堆积问题造成动环不能动弹。c压盖与密封腔体间静密封IV、轴与轴套静密封V、动环镶嵌结构配合处VI泄漏。该3处为静密封。机械密封技术理论1.3机械密封副的温度和密封环变形1)机械密封摩擦副温度限制密封元件材料使用温度限制机械密封技术理论机械密封技术理论机械密封技术理论机械密封

6、技术理论机械密封技术理论2)密封腔及密封面间气化现象机械密封稳定工作:稳定的液膜、气膜或混合膜密封腔温度大于气化温度20℃或压力高于饱和压力30%;采取措施,避免泵抽空引起轴封;摩擦热未能排出而形成全面或局部气化(空化),前者密封面出现彗星状纹理,后者出现麻点;机械密封技术理论3)密封介质固化、聚合、结焦、结晶问题a固化:易凝固介质,如蜡油、渣油、石蜡、沥青、尿素、熔融硫磺、煤焦油、酚醛树脂、增塑剂等。采用plan62(蒸汽);b聚合:因温升而聚合的介质,如糠醛、甲醛、苯乙烯、氯乙烯、丙烯醛、醋酸乙烯、甲醛水、提余液等;c结晶:对于易结晶介质:硫铵、磷铵、苛性钠、氢氧化钙、磷酸

7、、绿液、导热姆、丁醇等;硬对硬摩擦副加保温、冲洗;机械密封技术理论d溶解性::对于易结晶介质:硫铵、磷铵、苛性钠、氢氧化钙、磷酸、绿液、导热姆、丁醇等;硬对硬摩擦副加保温、冲洗;e溶解性:异丙醇、磺化油、明矾、硫酸钠、硫酸钾(对水);戊烷(对油);橡胶(液氨、氨水、苯);甘油(对乙醇);f结焦、腐蚀、磨损在高温下产生或加剧。机械密封技术理论4)机械密封变形问题机械密封密封环变形有力(机械)变形、热(温度)变形和残余变形;密封环表面热应力超过材料允许压力产生“热裂”;机械密封技术理论密封环变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