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

ID:55848555

大小: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4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课题:简单的随机抽样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授课:蔡宏彬学校:揭东县才林中学时间:2010年3月第9页共9页《简单随机抽样》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课题是《简单随机抽样》,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六个方面说明。首先我对教材和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一、教材背景与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A版)必修③第二章统计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同时在小学与初中已接触过简单初步的统

2、计知识后在高中再次安排的一章内容,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呈螺旋性上升一个台阶。教材通过实例引出抽样的必要性,抽样时所应考虑到问题,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和所推断的结论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最常用、最基础的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具体介绍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二、学生情况分析才林中学是一个农村中学,学生的基础、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薄弱,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但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且对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简单应用比较感兴趣,参与实际操作有热情,操作后在思维水平上不容易上升到理性认识。三、教学目标分析1.

3、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学习统计的意义,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统计问题的过程,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理解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的可靠性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以探究生活问题为导向,在对实例解决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与探索,合作与交流,形成从实际问题到统计问题这一数学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的问题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几个典型实例,不仅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与形势的关注,还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第9页共9页

4、四、教材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样本的随机性,合理选择抽签法与随机数法。五、教学分析1、教学方法:本课我主要采用学导式、启发式和观察探索法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师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探究——交流发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运用由浅入深的问题形式,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提高能力,增长才干。(1

5、).通过笑话、故事不仅调节气氛还可让学生笑过后能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2).通过抓阄等游戏尽可能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再利用多媒体中随机数生成器等进行随机抽样,让学生感受样本得到的随机性。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的问题及问题素材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及充足的时间。六、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总结中应用,体会收获的喜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探究应用意识。为此,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抛砖

6、引玉(二)任务驱动,构建新知(三)实战演练、巩固技能(四)反思总结、知识升华(五)埋下伏笔、再接再厉(六)布置作业、强化理解(七)板书设计、知识再现(一)创设情境、抛砖引玉: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抽样的必要性,形成意识“一个好的抽样调查胜过一次蹩脚的普查。”1.1笑话《买火柴》引入例1:妈妈叫小明去买火柴,嘱咐小明说:“你要挑一挑,千万别买受潮的。”小明答应:“知道了。”火柴买回来后,小明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买的火柴根根都能着,真是好极了。”妈妈问:“你敢担保没有一根划不着吗?”小明挺有把握地回答:“不会的

7、。因为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第9页共9页()问题:在这则笑话中,儿子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这种调查方式好不好?你觉得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调查?(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出来,有助于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笑过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请同学站起发言。1.2一个著名的案例例2:通过阅读著名的统计调查失败的案例。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共和党的兰顿(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

8、民主党的罗斯福(当时的总统)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然而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候选人预测结果(%)选举结果(%)Landon5738Roosevelt4362思考:1、美国总统选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