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模式下的数学课堂.doc

生本模式下的数学课堂.doc

ID:55856731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10

生本模式下的数学课堂.doc_第1页
生本模式下的数学课堂.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本模式下的数学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探讨清水驿初级中学梁红平认识生本,是从2010年我们去青海学习开始,从此便与生本结缘。在聆听理论讲座及观摩了成熟的生本课堂之后,生本理念在我脑中初步建立,但真正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生本教学,却让我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难,犹如手握百元大钞却无法兑付公交车上的1元车票。以前只要设置一个好玩的情境加上老师的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学生轻松解决的问题,如今却要挖空心思的想办法如何让学生自己发现、摸索、试验、总结、感悟。这其间还需要组织有效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相互提醒与评价。诸事开

2、头难,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要求转变原本早已根深蒂固的定势思维,植入一种新的思想观念,取而代之的事情原本就不易,何况用以取代之物原本不存在,是需要重新建立的,所以更难。但是再难也要去做,不做就是0。在做的过程中,我终于逐渐的理清了思路,曾经模糊的影象开始明晰起来。一、在材料力学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当飞轮高速旋转的时候,用硬材料做的轴心一下子就断裂了;人们想用更硬的材料来做轴心,结果更容易断裂;后来人们试改用软性材料做轴心,却不仅十分耐用,还使高速飞轮旋转得更加稳定。同样地,我们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

3、习,往往使用硬性的防御策略,结果也会出现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的恶性循环;反之如果在教学中采用生本的方法,给学生以不需要防御的自由,就会克服这些问题。以“连续进位加法”教学为例,初步汇报我对生本课堂所作的探索。例1:98+25,这是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题。我在备课时先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认识到例1基本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所以只存在一次进位的情况。而例1有两次进位,和超过100。我认为进位加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知识,但连续进位加法

4、计算过程比过去复杂,学生容易发生错误。在这基础之上,我先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同时设计课前小研究,直接出示98+25=?让学生独立尝试进行计算。设置思考题:“十位满十,怎么办?”学生在经过课前认真阅读书本、独立计算思考之后,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不再流于形式,每个人都有话可说。遇到困难的孩子会很乐于跟同伴说自己遇到的麻烦,小组中有正解的孩子兴高采烈的介绍自己的解题经验与方法,组长和副组长是我精选的,我会选出这一组中思维活跃缜密、条理清楚、表达较清晰的孩子做组长。这样的孩子在其它科目的学习中也会比较拔

5、尖,因此其它科目也可以“通用”。组长能在小组交流讨论中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并且有能力进行阶段性小结。在全班汇报展示之时,台上学生与台下学生之间又有互动,他们互相补充,相互提醒计算时需要注意之处,而这些都是学生平时练习时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往教学时教师一次次的强调,学生仍是充耳不闻,如今由学生自己提出一定会较之从前记忆深刻。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孩子更加学会倾听,提醒同伴需要改进之处,同时学会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回答中的精彩之处,也让孩子学会虚心接受,学会客观的看待事物。而对于教师的角色,在思

6、考并实践生本课堂的过程中,我觉得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主持人!要做好课前准备,准确把握知识点,整合教材;思考如何激趣引学,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在课堂上要收放自如控制好教学进度,懂得适时介入,及时总结提炼。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思维、参与探究、参与建构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了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打开。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我精心设计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多

7、种数学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课上,我给出了一道选择题: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后,每份是它的()a:四分之一b:六分之一c:八分之一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会错误的选择b,在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我不再急于分析、教给学生方法,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这时,教师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我先给学生交流的建议,建议学生思考: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后,将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有了具体的目标和思考的方向,学生在小组交流时,焦点聚集目标更明确,不至于无

8、话可说。而这个思考一定要是有价值的。不然,交流讨论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学生在围绕一个中心思考点讨论时,目标明确,大大提高了讨论的效率。他们有的画图,有的折纸,都在想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者驳斥他人的观点。而数学能力就在思维的碰撞与交锋中得到激发与释放。而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的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展其思维。在学生得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将它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的正确结论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对折4次、5次、6次呢?引导学生将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及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