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

ID:55890446

大小:883.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20-06-13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_第1页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_第2页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_第3页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_第4页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资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第1节供热规划概述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维持日在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寒冷地区的冬季,为了维持日常生活、工作和享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都存在着冬季供常生活、工作和享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都存在着冬季供热采暖问题。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蒸汽或热水作为热媒的集中供热系统。的集中供热系统。城市集中供热,又称区域供热,是在城市的某个或几个区域乃至整个城市,利用集中热源向工业企业、民用建筑供应热能的一种供热方式,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施。一、城市供热工程规划的意义(1)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大量燃料,集中供热可以使锅炉热效率提高20%;•(2)改广

2、泛的“面源”为比较集中的“点源”,减少大气污染,也便于采用整改措施,进行集中治理;•(3)减少城市运输量;•(4)节省城市用地,一个集中热源可以代替多个分散的锅炉房,可以减少燃料和灰渣的堆放场地,对改善市容也十分有利;•(5)使用大型设备,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减少管理人员数量,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供热质量。二、主要任务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结合生活与生产需要: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象、供热标准、供热方式;确定城市供热量和负荷选择并进行城市热源规划;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数量和容量;布置各种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制定节能保温的对策与措施,以及

3、供热设施的防护措施。三、供热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按照采暖的规模与供热建筑物的种类把众多的采暖方式分为4大类,••城市集中热力网供热;(城市供热、大区域供热)••居住小区集中供热(小区集中供热、小区域供热)•商业或公共建筑的独立供热(自备热源的独立建筑供热);••分户供热(各户自备热源供热)1.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组成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由热源、热力网和热用户三部分组成。热源包括热电厂(又称热电联供)、换热站、锅炉房和热泵机房;热力网包括城市一次(高温)热网和小区二次(低温)热网;热用户包括一次水热用户(换热站),二次水热用户(末端用户)等。2.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分类按照服务对象可分

4、为:民用供热和工业供热;按照供热系统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区域供热、集中供热和局部供热按照热源供应的热媒种类不同可分为:热水供热、蒸汽供热和热风供热。按照热媒参数的不同可分为:高温水(t>115℃)和低温水(t≤115℃)系统;高压蒸汽(P>70kPa,通常为过热蒸汽)、低压蒸汽(P≤70kPa,通常为饱和蒸汽)系统。四、集中供热规划的主要内容(1)调查调查了解城市现状,收集规划资料,包括各类建筑的规模、数目、发展状况以及面积、层数、分布情况等;(2)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确定建筑热指标,计算各规划期的热负荷,绘建筑热指标,计算各规划期的热负荷,绘制总热负荷曲线;(3)根据当地

5、近20年的气象统计,绘制绘制采暖热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图;采暖热负荷年利用小时数图;(4)根据热负荷分布情况,绘制不同规划期的热区图;(5)合理选择集中供热的热源、集中供热规划的热网参数等;(6)根据道路、地形和地下管网敷设位置等条件,确定城市管网的布局和主要供热干管的走向,管网敷设方式;(7)确定供热管道直径;(8)确定外网与用户的连接方式;(9)进行投资估算;(10)编写城市规划集中供热规划说明书。第2节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预测和计算一、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类型1.分类:•(1)根据热负荷性质分类1)民用热负荷包括采暖、通风和热水供应三类在计算和预测热负荷时,一般分类进行,最后

6、求和。民用热用户通常以热水为热媒,使用的热媒参数较低。2)工业热负荷包括生产过程用于加热、烘干、蒸煮、熔化等工艺的用热,同时还包括部分动力热负荷,用于带动机械设备如汽锤、气泵等,使用的热媒参数较高。(2)根据用热时间和用热规律分类•1)季节性热负荷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属于季节性热负荷。•2)常年性热负荷生活热水和生产工艺系统用热属于常年性热负荷。与气候条件关系不大,即一年中用热状况变化不大,但全日中用热状况变化较大。•热水供应热负荷主要取决于使用人数和生活习惯、生活水平、作息制度等。•生产工艺热负荷取决于生产性质、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用热设备数量和生产作业班次等因素二、城

7、市供热对象的选择由于资源有限,对于各类热用户,不可能全部满足需要,必须对供热对象进行合理选择。(1)在供热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应以“先小后大”为原则,首先满足分散用热、规模较小的热用户,如居民家庭、中小型公共建筑和小型企业,以便发挥城市集中供热的最大效益。一般大型公共建筑和大中型企业的余热资源丰富,用热条件比较复杂,可以自成体系,独立解决。(2)选择布局较集中的热用户作为供热对象,“先集中后分散”,以使系统经济合理。城市供热系统与其他能源供应系统比较,损耗大、成本高、维护难。因此,供热系统的服务半径较小。如果热用户在空间分布上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