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柴建丽.doc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

ID:55921149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4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_第1页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_第2页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_第3页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_第4页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柴建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圆的对称性教学设计枝阳中学柴建丽教学内容:本节课要研究的是圆的轴对称性与垂径定理及简单应用,垂径定理既是前面圆的性质的重要体现,是圆的轴对称性的具体化,也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为进行圆的计算和作图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①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②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③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过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②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

2、由一般到特殊”的基本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以及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学生是农村校的九年级学生,班级学生在学习方面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学生对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初始能力:学生在小学学习“圆的认识”和“轴对称图形”时,已经对圆的轴对称性有了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但对对称轴及轴对称的性质应用理解不足。学习目标: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学生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

3、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对上述的猜想进行证明,并通过观察定理的变式图形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题组训练使学生对垂径定理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并掌握了有关计算、证明等方面的简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回顾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与垂径定理的理解及灵活应用教学环境要求:1.每个学生准备若干张圆形纸片;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板书设计 课题:垂径定理垂径定理

4、: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已知(1)CD过圆心(2)CD⊥AB于E则(a)AE=BE(b)AD=BD(c)AC=BC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已知(1)CD过圆心(2)AE=BE(AB不是直径)则(a)CD⊥AB于E(b)AD=BD(c)AC=BC2)垂径定理的应用:(1)解决有关弦、弧、半径等问题的计算、证明(和作图)(2)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如拱桥等)——强化应用意识。3)常用的辅助线:(1)作半径;(2)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4)常用解法:(1)勾股定理;(2)解直角三角形课堂教学

5、过程结构设计: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介绍和展示中国石拱桥中由隋代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如挂图)。2.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聆听背景介绍和欣赏石拱桥的图形,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依据以同学们所熟知的赵州桥入手,并从该实例中建立与本课题密切有关的数学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可让学生从一些简单实例中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二.尝试诱导,发现定理1、活动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能否通过折叠的方法找到该圆的

6、圆心?为什么?2、教师演示线段AB的运动变换。3、让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学生通过找圆心的游戏复习了圆的轴对称性学生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播放折叠过程和线段AB的运动变换过程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将圆的轴对称性的学习变成了操作性强,又具有趣味性的“找圆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线段AB的运动变换很自然地渡到垂直于弦的直径,让学生经历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

7、析--猜想,主动地探索垂径定理的知识。这一过程突出知识地产生过程,教会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引导探究,证明定理教师板书出已知、求证并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然后利用叠合法即可证出。根据上面的证明,请学生自己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进行归纳,并将其命名为“垂径定理”。让学生观察图形(如图4(a)~(d))中,AB是⊙O的弦,CD是⊙O的弦,它们是否适用于“垂径定理”?若不适用,说明理由;若适用,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定

8、理的证明根据上面的证明,学生自己用文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