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pdf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pdf

ID:55934391

大小:527.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6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pdf_第1页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pdf_第2页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第8期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的断裂特征及构造演化霍隹岩石,张正止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虎林盆地七虎林河坳陷为一小型的中新生代断坳叠合型坳陷,构造演化过程十分复杂,通过对七虎林河坳陷新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编制了各时期的构造图,分析了断裂的性质、期次和展布特征,七虎林河坳陷主体共发育拉张或张扭性正断层和挤压反转断层2类断层,主干断层以北东东向为主。七虎林河坳陷共经历了早白垩世断坳阶段、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挤.if-,K.转阶段、始一渐新世早期伸展断陷阶段、始一渐新世中后期整体沉降阶段、中新世差异沉降阶段、

2、中新世末构造反转阶段和上新世以来弱伸展7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关键词:断裂特征;构造演化;七虎林河坳陷中图分类号:TE1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4)08—0046—031区域地质概况对各层系断裂系统的平面特征研究,将七虎林河坳陷解虎林盆地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北接完达山地体,西释出数十条断层,根据断层规模大小划归为3个等级,不邻宝清中生代凹陷,是在性质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带上形同等级的断层在平面上表现为平行断层系、雁列断层系成的中新生代盆地。七虎林河坳陷区域上属于郯庐断裂等组合形式。以T。地震反射层断层为例,F

3、。、F。两条边带北段虎林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总体为一个小型的中新界大断层为I级断层;F。、F、F、F等几条在坳陷内起到生代断坳叠合型沉积坳陷,下部白垩系为坳陷型沉积,上一定的控制作用的较大断层为Ⅱ级断层,其它划为Ⅲ级部第三系为断陷型沉积。坳陷面积大约920km。由于受断层。其中工级断层、Ⅱ级的主要断层的特征如下:郯庐断裂带北段分支中的敦化—密山断裂带的影响,构造F断层是七虎林河坳陷南部边界断层,是工级控比较复杂。本文应用新采集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比较系坳正断层。断层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为北北西,局部统地总结了七虎林河坳陷断裂特征,探讨了其构造演化及地段走向北东向或北西西

4、向。在工区内延伸距离达对油气的影响,对油气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63.5km左右,该断层向西向东均有延伸,实际长度更2断裂发育特征大。对七虎林河坳陷第三系沉积有控制作用,表现出七虎林河坳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郯庐断裂带北段长期活动的特点。F断层断面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较为分支中的一个分支:敦化一密山断裂带的影响。为侏罗纪明显,表现为铲式正断层特征,断面整体较陡。断面倾以来形成的走滑—拉张盆地,一个以右旋走滑为主和伸展角30。~50。。在幸福屯次凹内断距最大,垂直断距双重机制下形成的地堑。在盆地形成过程中,受多次构造可达3300m左右,最大断距位于虎1井南部。另外在四运动的影响

5、,形成挤压和抬升,在虎林组底面、道台桥组底道亮子次凹内断距也比较大。该断层中段断距大,向面为大的不整合,也造成了坳陷构造特征较为复杂。西、向东则逐渐减小。在局部与其派生断层构成“Y”字2.1断层的性质及展布特征形或复“Y”字形断层组合。七虎林河坳陷主体共发育2类断层,拉张或张扭性F断层为七虎林河坳陷北部边界断层,也属于七正断层和挤压反转断层,剖面上,发育有“Y”字型和复虎林河坳陷的一级控坳正断层,但规模较F断层小,并“Y”字形、阶梯状、地垒式、地堑式和花状等断层组合样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从HL95-128测线到HL10-141式;平面上,主要发育北东东、北东和北西向l3组

6、正断层,测线之间断距大,西部和东端断距都较小,最大断距在主干断层以北东东向为主(图1)。通过分层系和分级别HL95-130北部,]r3垂直断距可达1780m左右。断面收稿日期:2013—10—10第一作者简介:霍岩(1965一),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工程师,观从事油气勘探研究工作。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第8期虎林河坳陷发育上云山组、珠山组海陆交互相沉积。内部在北西向挤压应力下亦发生褶皱变形,使七虎林早白垩世末至晚白垩世、古新世挤压回反阶段:七河坳陷内形成的一系列北东向构造单元。虎林河坳陷整体抬升,遭受剥蚀,北部抬升相对较高。上新世以来弱伸展阶段:上新世以来,七虎林

7、河坳东西向上,七虎林河坳陷东部和西缘抬升较高。现今的陷逐渐转入弱伸展环境下,道台桥组及第四系在本区七虎林河坳陷白垩系残余厚度坳陷内西部厚度较大,最西北部沉积较厚。从地震剖面上,可见一些北东向的大厚度1300m;西缘及东部厚度较小,一般在400~对道台桥组沉积有控制作用的正断层发育。该时期沉600m之间,坳陷南北两侧边缘受本期抬升剥蚀和后期积的道台桥组以氧化环境下的河流相沉积为主,第四差异剥蚀的影响,厚度较小,一般在100~300m之间。系主要为季节性河流堆积物。始新世早期伸展断陷阶段:七虎林河坳陷沉积了以5结论滨浅湖一三角洲相为主的虎林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