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

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

ID:55975093

大小:817.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3

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_第1页
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_第2页
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_第3页
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工作研究翘2014.皋空间建构在当代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研究中的思考与探索李琳(淮海工学院土木学院建筑系,江苏连云港222000)摘要在东西方各种传统建筑中,空间的问题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长期隐含着的,而现代建筑空间概念的引入,伴随同时出现的各种变革,使原本隐含的空间问题显现了出来。当代建筑设计课程中的空间建造课题,是启发学生在课题实现过程中将抽象思维与具体创作相结合,从构成建造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挖掘构成设计对于空间设计的重要意义。最终将抽象的空间概念体现为现实的建筑实物,或从具体建筑物的建造

2、和使用方面发展出抽象的空间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贯穿着对于“建筑自主性”研究。关键词空间建造;建构实践;材料与空间;综合空间0引言2分析框架“空间”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涵是:“两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种对立力量和谐而又动态地共存的统一体,它们相互依存、第一部分为关于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研究,梳理“体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_1l,’。与构图”、“结构与功能”、“模式与构件”等空间操作方法。建筑的空间是一种实体的容量感,这种虚实并存的形式第二部分为关于空间建构的教学练习,以笔者策划指导的出现,

3、造就了建筑个体丰富多彩的容纳形态。建筑空问体的空间建构课程中的教学案例为基础,展现空间构建在建筑现的是一种表皮与内涵的关系,关于它的构成及其建造是一设计中的作用。永恒的研究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第三部分为对于建构教学课程发展模式的思考,通过在于空间感知能力的敏锐化与具化的提升,将会产生更多新的这一课程中的学习,启发学生培养空间感知及设计能力的新认识和理解。方法与新思路。1论文背景3关于空间设计的操作模式研究任何一门教学课程的设计都不简简单单是一种作为理对于空间设计操作模式的研究有

4、两个前提,一方面是对论性知识的普及,对于空间建构课程而言,其在当代建筑设于空间知识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对于建构材料的特性探计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近年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这种提升本究。前者是形成准确空间定位的切人点,后者则为实际模型身就来源于对于设计课程的反思与探索。的操作模式提供了支撑依据。建构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构成设计与建造是建筑学3.1空间设计的理论依据课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前者被安排在低年级的课程设计中,彭一刚先生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中针对建筑空间以案目的是达到空间感知的建立,但由于其实体成果比

5、例过小,例形式提出了多重角度的理解方式,功能及结构对于空间的始终停留在微模阶段,对结构和材料的认知都是薄弱的。而影响,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内外部空间的处理手法。这些理论随着年级的不断提升,他们需要一个平台去利用所学的内容知识的研读对于建构课程的进行是一个对于合理性研究必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分析与大比例建造,在这一过程中加入结经的阶段。构、材料等多方面因素,推敲一些成熟的表达手法,从而培养(1)体量与构图。体量是空间的反映,必须通过良好构图“建筑自主性”的创作意识。的条理性获得整体体块的秩序感。构图则是建立于

6、将建筑的因此,本论文的研究背景正是基于实际教学课程中所涉构件——墙、板、柱等等拆开来,进行组合和拼接,形成适宜及到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提出的,不仅仅在于如何形成成熟的的良好的体量关系,充分发挥体量对于建筑空间的支配及影空间模型,更强调了对于这一课程机制的引导与反思。响作用。·106·第3期(总第155期)工作研究■的独立性,而建构课程却能使提升发展的过程尽可能快的得建角度对建筑空间进行研究的过程。当抽象的空问概念转化到压缩。这次课题的经验即可町应用到下一个课题中去,形为现实的建筑实物时,对于空间的理解才得

7、到了真正上的实成前后贯穿的一个整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于“建筑自主性”研究,这同6结语样是建构课程设立的初衷。路易斯康在1961年的文章《形式与设计》中曾经说过:“一座房屋必须从无可度量的先机为起点,通过可度量完成。参考文献建造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可度量的手段,而最终它将会散发出[1】罗小未,张家骥,王恺冲国的空间概念.时代建筑,1986(2)无可度量的品质。”,而后他又在1969年的文章《静谧与光f2】诺伯格一舒尔茨著,尹培桐译.存在·空间·建筑.中国建明》中阐述了相同的观点:“所有的一切都滋

8、生于无可度量,筑_r-_,lk出版社,1984所有的一切都必将经历可度量,所有的一切都将回归于无可【3】保罗一拉索著,邱贤丰等译.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度量。”在这里,最初的“无可度量”的是一种对于空间概念的第3版冲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灵感,“可度量”则是其后对于比例尺度、构图方式、材料分析『4I克劳斯一彼得·加斯特编著,马琴译.路易斯·I·康:秩序等一系列问题的推敲与处理,最终达到一种相对而言较为理的理念冲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想的状态,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