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

ID:55998216

大小:494.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6-19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_第1页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_第2页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_第3页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_第4页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审美现代性视域下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李营营(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83)摘要:2【J世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总体性背景,造成了美学学科品格与中国美学实际间的长期错位,具体表现为提倡无功利化、艺术自律性的美学在中国发挥了关键性的社会启蒙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悲哀。然而,仍需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美学在面对外在社会实际时暂时隐匿了批判性锋芒,但却始终未曾放弃学科自身内在的理论反思,四次比较明显的现代转型便是一种明证。关键词:审美现代性;中国美学;现代转型;无功利化;马克

2、思主义美学;主体性;日常生活审美化中图分类号:B83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254(2014)02-/)135—06收稿日期:2013—10-31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CX199)作者简介:李营营(1986一),女,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文艺学研究。对于审美现代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为理论形态的美学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本身就理解:一是审美活动、审美实践在现代社会所呈是一种审美现代性问题。所以,2O世纪中国美学现m的新形态,比如,文艺不再仅仅

3、将美作为创的整体发展历程及几次比较明显的现代转型本作的核心准则,“丑”也逐渐成为美学研究范畴,身便是审美现代性理论内在理论诉求的隐约外并与“美”平分秋色,这就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真、显。在此,本文拟从中国美学四次比较明显的转善、美相统一的美学观点。另一方面,审美现代型中来辨析美学与现代性二者间的关系问题,性是随着审美文化研究的兴起而出现的一种称并力图揭示出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的独特性、谓,人们常用它来指称与审美、艺术等相关的价发展困境及出路。值及意义问题。概括地讲,此种意义上的审美现代性基本等同于文化现代

4、性,但其外延要小于一、第一次转型:确立现代美学学科渤海火学学报一Ic年篁丽文化现代性,因为后者可以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品格来表征人们对于价值、观念等的理解和阐释。但是,二者都具有较强的反思、批判能力,都能够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美的思想大都是零散对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反观并而不成体系的,因而20世纪以前,中国始终未及时纠正。形成西方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美学。在中国美学本文主要从第二个层面上来使用审美现代学科观念转换过程中,王国维是第一个意识到性这一概念,并将整个20世纪的中国美学通通此问题的美学家。

5、他率先将中国现代美学定位纳人这一审视视域中来考察,以达到对中国美为“无用之学”,即美应是自足、自律的,不牵涉学的整体性反思。本文之所以将审美现代性作现实利害的;美学的意义应在于帮助人们摆脱为审视中国美学现代发展历程的切人点,除了现实利害束缚,达成自由之境。审美现代性理论所独具的反思、批判特质有助这是王国维在康德、叔本华等西方近现代于我们认清中国美学发展现状以外,还因为作哲学美学家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完全超功利主义的美学观。客观地讲,卜了之后朱光潜、宗白华现代化实践的不充分而暂时转化为一种促进因等美学家

6、对两方美学思想的深入程度相比,千子,帮助中国社会完成了从传统形态向现代的渤海火学吲学维报算哲不学上十足学版精深,但是,他却是“中国美学过渡。史lL第一一个站在纯粹的人生哲学立场上将审美以上便是20世纪初期中国美学迈向现代活动标举为安身立命之本的美学家。”I1I正是从的第一步。此后,中国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相应他开始,中围美学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转向无地,中国美学的发展也表现出了新的特征——功利化方向。在之后的岁月里,虽然美学也曾数马克思主义美学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丰义思想次偏离自己的航向,但王国维美学着实

7、是一种框架下的中同美学改变了由于圉维所开创的无真正意义f:的美学启蒙,其所开创的审美无功功利化美学发展方向,中国美学再次归位于传利化美学,不仅成为整个20世纪推动人们思想统美学的实用、功利化疗向。解放的主要动力,而日.也是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总日标。二、第二次转型:马克思主义美学形需要指的是,虽然国维主张美学学科态的创立应具有独立性,倡导美的自律性,但其潜在目的仍在于帮助人们挣脱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正统有论者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影响比较思想对个体情感、欲望、自主性的压制,号召人大的时期归纳为个:“一是

8、_=三四十年代,以毛们追求思想自由,消除生活烦恼,获得审美愉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问世为代悦。换言之,lf罔维美学在内在学科理路上倡导表;二是以五六十年代所掀起的‘美学大讨论’审美无功利性,但中困美学实际却承捐了社为标志;是以八九_卜年代美学转向主体论、价会肩蒙的重任,而这在一定程度L造成丫中日值论研究为特征。”i21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美学学科的内在境。具体表现为:西方美学那代,码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便已经开始在中种对于审美无功利性的强调,对于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